游客
题文

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值得所有中国人骄傲和永远铭记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人民凭着自强不息的抗震救灾精神,战胜了冰雪雨冻灾害,经受了四川特大地震的严峻考验。这一年,中国政府领导中国人民弘扬奥运精神顶住种种压力、艰难、干扰和破坏,万众一心,全力以赴,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以伦比"的奥运会,实现了炎黄子孙的百年奥运梦想。尤其是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顺利着陆,更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魅力,彰显了中国的综合实力,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开放、自信、欣欣向荣的中国。
①简要说明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
②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新时期应如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几年,中国光伏产业在国家强大的信贷、财政政策的推动下迅猛发展,光伏产品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世界市场,稳坐世界头把交椅。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并不能掩盖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在建或拟建的光伏产业园约100家,全国600个城市中,约一半的城市计划发展光伏产业;中国光伏产品,如太阳能电池,因多晶硅提纯等核心技术被国外大企业垄断,国内企业需支付高额专利费用,推高了生产成本;90%以上的原材料依赖进口,90%以上的产品出口国外;继2012年美国对部分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双反”关税后,2013年欧盟委员会决定对部分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现状;并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解决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制造国和消费国。由于我国城市管理对电动自行车的迅猛发展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加之部分骑行者规则意识、安全意识淡薄,致使电动自行车的骑行给城市交通带来诸多安全隐患。闯红灯、超速行驶以及串道行驶是电动自行车违反交通规则的三大主要现象,所引起的交通事故占市区交通事故的30%以上。针对上述现象,全国多个城市加强了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力度。
材料二一些电动自行车厂商片面迎合部分消费者对速度、载重性能的要求,生产销售超标电动自行车。为“遵守”国家标准,这些电动自行车出厂时,车上都安装了限速装置,但这种装置很容易拆除,因而形同虚设。据报道,2013年底国家将出台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新国标”对于电动自行车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带来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大变局。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公民应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电动自行车企业应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大变局。

为扩大内需,促进“假日经济”发展,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旅游黄金周政策。
材料一 2004-2013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收入及接待游客情况

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自201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出游报价普遍上涨。
材料二 黄金周期间出现大面积交通拥堵,一些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秩序混乱,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也造成一定破坏。“十一”黄金周存留问题再次引发热议。全国假日办10月10日在新浪、人民网等网站发布了“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面向社会征集意见。截至10月12日17点,已经有211万人填写了调查问卷。
(1)描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从民主决策的角度,分析全国假日办就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进行调查问卷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字典,大文化”—— 历时7年的《新华字典》第11版修订完成。


部分新修订内容
1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专家根据语言使用的频次、社会的接受程度,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淘汰了“煤油”、“合作社”等词语;收录了800多个“秀”, “拜拜(baibai二声)”等新词;直接增加了与国计民生相关的 “民生” “房奴” 等词汇,充分彰显 “文化民生”理念。

2
修订者听取和顺应民意,增收了1500多个繁体字和500多个异体字,方便读者查阅;为解决农村贫困地区工具书匮乏问题,在设计出版“双色本”、“单色本”的基础上,推出了价格更加便宜的“平装本”,惠及边远贫困地区学生,体现一种民本情怀。

材料二:第11版《新华字典》于2011年7月4日首次实现全球同步上市。《新华字典》与共和国同行进,近60年来发行了4亿多册,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普及立下了汗马之功,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修订第11版《新华字典》的原因。

从乡村到城市,不只是一段路;从村民到市民,也不只是一个称谓。让我们透过一组镜头,观察我国的城镇化。
镜头一:

一国的城镇人口在超过50%之后,将进入更加快速的发展时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消费,但也衍生交通、环境、公共秩序等社会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矛盾分析法的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面对这一“转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