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某家族性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该病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遗传病是            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因为如果致病基因不位于此种染色体而是位于另一种染色体,则Ⅲ9患病,她的          必患病,这与图示的不相符。
(2)Ⅱ5和Ⅲ9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                  
(3)Ⅲ10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                  , 她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4)如果Ⅲ10与有该病的男性结婚,则不宜生育,因为出生病孩的概率为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低温条件下,将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某种溶液研磨后,将细胞碎片和细胞器用离心法进行分离,第一次分离成沉淀P1(含细胞核和细胞壁碎片)和上层液体S1;随后又将S1分离成沉淀P2(含叶绿体)和上层液体S2;第三次离心将S2分离成沉淀P3(含线粒体)和上层液体S3;最后一次将S3分离成沉淀P4(含核糖体)和上层液体S4
请根据下列问题填入相应的符号(S1~S4和P1~P4)。
(1)含DNA最多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
(3)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
(4)蛋白质含量最多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下图是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_______________细胞的模式图,该细胞中有[]_______________,因此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
(2)与人体细胞相比,它所特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烟草叶肉细胞相比,它所特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3)能将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内蛋白质等物质运输的通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⑨是_______________,它在人的胰岛B细胞中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6)图中能直接发生联系的膜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水的生成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豌豆细胞中与细胞质遗传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江苏金坛调研)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某种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3:1925年科学家用丙酮从某种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4:19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磷脂分子构成,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可能还有蛋白质,于是提出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的假说。
资料5: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5~20 nm。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为7~10 nm。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等做了一系列相关融合实验。
(1)仅通过对资料1的分析,你能对膜结构提出什么样的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2、3中要获得纯净的细胞膜,最好选择哺乳动物的哪一类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资料3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4)资料4、5中,通过比较分析生物膜的计算厚度和实测厚度,科学家对膜结构模型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
(5)资料6中,科学家最早是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的膜蛋白,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的膜蛋白,进行融合实验。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 ℃下经过40 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综合以上实验,并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提出了大多数人所接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

在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按照不同的使用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实验发现,无论甲液、乙液先后使用顺序如何及是否混合后使用,结果都是一样,均发现砖红色沉淀,于是有人提出如下观点:
实验猜想: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其甲液、乙液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使用无关。
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实验按下列表格思路设计:

试管
第1次加入物
第2次加入物
第3次加入物
加热
颜色变化
1号
2 mL苹果汁
2 mL0.05 g/mL CuSO4
2 mL 0.1 g/m
L NaOH
加热

2号
2 mL苹果汁
A
B
加热

3号
2 mL苹果汁
C
加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3号试管中空格处应加入的物质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3号试管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思想?__________________。
(3)1号与2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
①当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②当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某蛋白质分子由四条肽链组成,共657个氨基酸,请回答:
(1)写出天门冬氨酸和赖氨酸脱水缩合过程(结构式见下面)。
(2)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____________个、游离的羧基____________个。
(3)该蛋白质分子中,共有____________个肽键;在该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该蛋白质分子中的一条肽链为178肽,其分子式为CxHyNzOwS(z>178,w>179),并且是由下列五种氨基酸组成的:

那么将该178肽彻底水解后将会得到________________个赖氨酸,________________个天门冬氨酸(结果可含分子式中未知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