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下图可表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细胞为动物细胞,从A和B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中,常用 ______作为诱导剂来诱导融合。A、B融合为C的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 特性。
(2)若A、B细胞为植物细胞,那么这样的细胞已经用酶降解脱掉了 。这种酶可能是 酶,由此生成的A和B细胞称为 。A、B到C细胞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 ;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_______________技术把D培养成植株.
(3)若A细胞为骨髓瘤细胞,B细胞为B淋巴细胞, 那么D细胞称为 _细胞。由D细胞连续分裂产生大量细胞的过程,称为 _过程。这种细胞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 。
(4)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在A、B到C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有3种,用来培养的D细胞应该是 。从中选择出它的方法是 培养。
我国植物学家将名贵兰花的茎尖细胞放进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下图是细胞培养形成兰花植株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注:胚状体即等同于植物种子的胚的结构。
(1)过程③是,⑤过程主要是指。
(2)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提供水分和必要的有机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 同时,培养过程中,除保证必要的温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条件外,还必须保证的关键条件是。
(3)一个兰花茎尖在一年之内可以生产出400万株兰花苗,与有性生殖相比,植物组织培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4)如果取的是兰花根尖细胞则试管植物叶片是色,原因是。
(5)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除含有水分、无机盐、糖类、维生素以及氨基酸等之外,通常还要添加。
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
编号 |
组1 |
组![]() |
组3 |
组4 |
组5 |
组6 |
组7 |
组8 |
处理 |
葡萄糖溶液浸泡 溶液中通入空气 |
葡萄糖溶液浸泡 溶液中通入CO2和N2 |
蒸馏水浸泡 水中通入空气 |
蒸馏水浸泡 水中通入CO2和N2[来 |
||||
光照 |
黑暗 |
光照 |
黑暗 |
光照 |
黑暗 |
光照 |
黑暗 |
|
检测结果 |
有淀粉 |
有淀粉 |
有淀粉 |
无淀粉 |
有淀粉 |
无淀粉 |
有淀粉 |
无淀粉 |
回答问题:
(1)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__________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
于___________的光解。
(2)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______。
(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___________,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____,后者是通过__________产生的。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N2,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________(有、无)淀粉。
番茄为自花传粉植物,在20世纪初,科学家用植物细胞杂交方法,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右图),但目前还没有实现这美妙的设想――地上结番茄果实、地下结马铃薯块茎的植物。
(1)分别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a、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正在融合的原生质体一半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杂种细胞上a、b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表明细胞膜具有 性。图中过程②就是遵守这个原理。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 ,依据的原理是 ,其中过程④相当于 ,过程⑤相当于 。
(3)若运用传统有性杂交能否得到杂种植株? 。这项研究对于培养作物新品种方面的重大意义在于 。
(4)在“番茄――马铃薯”培育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5)如果过程②的a、b细胞都是番茄细胞,那么更简单的得到番茄多倍体植物的方法是 。
(6)假如番茄的某两种性状分别由A、a、B、b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AABB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所得F1,再自交得到F2,那么F2中出现AABb个体概率是 。
下图是发生在植物叶片细胞内的A、B两个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和B分别表示植物的和两个生理过程。如果A和B分别表示一种细胞器,则A是,B是。
(2)物质a与b分别是、,而①过程需要在酶的作用下,经过和
两过程最终生成a物质。
(3)②过程所发生的能量变化是。③与④过程所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4)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③过程产生的CO2将会迅速用于①过程,原因是
。
(5)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光能转换为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能量的过程。
( 7 分)下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 l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⑥过程表示,引起③与④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产热增加。与此同时,皮肤的变化是。
( 2 )③激素的分泌受由控制,④激素的分泌受控制。
( 3 ) ⑤激素是由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