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表
年份 |
中国出口商品总额(元) |
英国商品入口总额(元) |
鸦片走私总额(元) |
1821 |
1475713 |
21369331 |
22235780 |
1833 |
17824260 |
10119655 |
12185100 |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白银兑换制钱数
年份 |
1823~1824 |
1828~1829 |
1833~1834 |
1838~![]() |
一两白银兑换制钱数 |
1249文 |
1337文 |
1365文 |
1638文 |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
年份 |
1840 |
1841 |
1845 |
1850 |
1851 |
1853 |
总值 |
52.4 |
96.6 |
239.0 |
140.0 |
216.0 |
100.0 |
材料四:鸦片战争后白银兑换制钱数
年份 |
1840 |
1841 |
1842 |
1843 |
1844 |
1845 |
1846 |
1847 |
1848 |
1849 |
1850 |
银一两兑钱数 |
1643.8 |
1546.5 |
1572.2 |
1656.2 |
1724.1 |
2024.7 |
22![]() |
2167.8 |
2299.8 |
2355 |
2230.3 |
指数:821/100 |
129.8 |
122.1![]() |
124.1 |
130.8 |
136.1 |
159.9 |
174.4 |
171.1 |
181.5 |
185.9 |
176.1 |
请完成:
(1)从材料一中19世纪初期中英正当贸易的数据变化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2)从材料二中,你得出什么结论?结合材料一,分析主要原因。
(3)列举史实说明材料三中1840~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剧增的主要原因。
(4)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中1845~1850年的两组数据,你得出什么结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自晚清以来在中国被广泛、持续传播,其形象被多维度解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授振举国者之君子,称华盛屯(顿)。此英杰怀尧舜之德,领国兵攻敌,令国民雍睦,尽心竭力,致救其民也。自从拯援国释放民者,不弄权而归庄安生矣。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论》(道光丁酉年,即1837年)
材料二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穵(即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
——宋恕《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
材料三若华盛顿,若拿破仑,此地球人种所推尊为大豪杰者也,然一华盛顿、一拿破仑倡之,而无百千万亿兆华盛顿、拿破仑和之,一华盛顿何如?一拿破仑何如?其有愈于华、拿二人之才之识之学者又何如?有有名之英雄,有无名之英雄,华、拿者,不过其时抛头颅溅热血无名无量之华、拿之代表耳!今日之中国,固非一华盛顿一拿破仑所克有济也,然必须制造无名无量之华盛顿、拿破仑,其庶有济。
——邹容《革命军》(1903年)
请回答:
(1)材料一称华盛顿为“君子”的依据是什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解读华盛顿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华盛顿对美国民主的贡献主要基于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华盛顿、拿破仑等英雄是如何产生的?作者发此言论的意图是什么?
(4)综上所述,历史人物被多维度解读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材料三在生活方式上,人们出于政府的压力,,穿西服、军服,养成吃兽肉、喝牛奶、喝啤酒之风。
——查常平《明治维新:一半清醒一半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三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历史阶段……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其标志如下:……(欧洲的)“边缘化”,指的是……移至“侧翼”。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材料二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得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欧洲的“边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东山再起”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
(4)对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中产阶级”是指处于富裕阶级(或上等阶层)与贫困阶级(或下等阶层)之间的一种社会群体,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处在社会结构中间层的阶级。有观点认为: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希腊时代的亚里士多德可能是最早研究中产阶级与民主之间关系的学者。在《政治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民主的发达与中产阶级的崛起有很大的关系。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导致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这导致了古希腊社会政治结构的迅速变化。……民主制就逐渐取代了君主制和军事贵族制。
——毛寿龙《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
材料二现在人们将包括经理、监督者、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和技术工人在内的所谓“白
领”阶层称为“新的中产阶级”。
1960—1990年间美国的阶级结构分布(%)
级阶位置 |
1960 |
1970 |
1980 |
1990 |
非所有者 1、经理 2、监督者 3、专家经理 4、专家 5、技术工人 6、蓝领工人 |
7.50 13.66 3.87 3.53 13.46 44.59 |
7.57 14.86 4.41 4.53 14.08 45.13 |
7.95 15.23 5.06 5.49 12.92 44.05 |
8.25 14.82 5.99 6.90 12.77 41.38 |
所有者 17、小资产者 18、雇主 |
5.54 7.86 |
4.09 5.33 |
4.53 4.77 |
5.19 4.71 |
——赖特《后工业社会中的阶级》
材料三……因为新中产阶级虽然具有官僚化、组织化的特征,但它依然是现代法治民主的忠实基础,……因为新中产阶级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新中产阶级所具有的教养足以使其具有履行公民权利和参加民主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教育良好的中产阶级无论是商业的还是组织的,均可以使自己适应政治参与,并有能力保护自己不被政治领导所愚弄。其次,……当他们仰望天空时,他们看到飞行员和宇航员,他们幻想星际旅游和星球大战,他们看到了有着黑洞和超新星的无限宇宙。他们不会看到天堂和一大群的天使。这一新的宇宙现确实导致了伦理和道德的危机,其原因只是因为科学不能够告诉我们何对何错,但这种世界观也确实创造了理性的大众,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承担民主的责任,并有能力积极参加法治民主所需要的公共活动。第三,他们尽管被吸入进这个或者那个巨型官僚机构,但并不把官僚机构看成是神圣的。……他们忠诚地为其组织服务,有时候还废寝忘食,但他们对组织并不愚忠,为了寻求自己的发展,他们会变革组织。
——毛寿龙《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
材料四政治体制是否愿意吸纳、是否有能力吸纳以及如何吸纳整合中产阶层,将极大地影响乃至决定着中产阶层是成为现行政治体制的内在部分和朋友,还是非敌非友的中立者,甚至是敌人。
——胡联合《政治学最高法则下的中产阶层“稳定器”构建战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雅典确立民主制度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劳动者结构的变化趋势并说明产生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新中产阶级“依然是现代法治民主忠实基础”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要使中国的中产阶级稳定发展可以采取哪些举措?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安理学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新安理学的核心是伦理纲常,倡导“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其化之中,教育读书人廉洁自律,做“忠臣”、“孝子”,新安理学的观念在徽州女人身上留下的印迹是最为深刻的,徽州土地上的每一座贞节牌坊,都是封建礼教压迫妇女的历史存照。
材料二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问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沦》
材料三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这些就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在如此严峻、艰苦、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在所谓你死我活的阶级、民族大搏斗中,它要求的当然不是自由民主等启蒙宣传,也不会鼓励或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之类的思想,相反,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帝的革命斗争,是钢铁的纪律、统一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等等,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个体的我在这里是渺小的,它消失了。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材料四马勇认为:“当中国社会经济尚未达到陈独秀所期望的‘现代’标准时,理论观念的提前转变势必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以来不是中国旧有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滞后于意识形态的变迁。换言之。包括五四在内的近代国人在精神上的追求远远超过社会的实际承受能力,遂使意识形态不是为社会的稳定与有序服务,而是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
——丁守各《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中)
请回答: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安理学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与欧洲启蒙思想家在思想主张方面有何相同?如何理解“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3)在材料四中,李泽厚是否认为新文化运动达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为什么?
(4)根据材料五概括马勇的观点。
(5)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国思想发展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