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生进行以下实验: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2%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稀释10倍的唾液和不稀释的唾液,再分别滴入一滴碘液,37℃水浴恒温条件下,观察蓝色消失所需时间,结果所需时间几乎相等。这项实验的目的是( )
A.证明唾液含有淀粉酶 |
B.证明淀粉遇碘变蓝 |
C.证明淀粉酶具有高效性 |
D.证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
关于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 B.害虫朝有抗药性方向变异 |
C.农药对害虫进行了选择 | D.以后种群中不会产生没有抗药性的个体 |
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不正确的是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 B.眼色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
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熊猫的精原细胞有42条染色体,且性别决定为XY型,则次级精母细胞阶段,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情况可能是:①40+XX②40+YY③20+X④20+Y⑤40+XY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
B.四分体中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引起基因重组 |
C.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 |
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