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野生长翅果蝇幼虫在25℃的下培养皆为长翅,35℃条件下处理6~24 h后培养得到残翅(已知野生果蝇皆为长翅)。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请你对出现残翅果蝇的原因提出你的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设。
(1)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叙述验证过程及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情况:甲: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乙: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来直接影响性状。你假设中与性状有关的基因属于________基因。(“甲”或“乙”)
(4)你认为基因、环境因素、性状三者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为研究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科学家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蛙的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代表电流方向)。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如下图中①所示)。若在图①所示神经右侧的相应位置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为B→。
依据所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绘制出的电流变化情况曲线是下图中()
该实验表明:在一个神经元内,兴奋是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2)某反射弧结构完整,效应器为骨骼肌。科研人员用电极分别刺激传入神经和骨骼肌,同时用电流表分别记录传出神经的电流变化情况,则两次电流表的偏转情况依次为、 (填“偏转”或“不偏转”)。
(3)某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分离获得两个蛙的心脏:第一个蛙心带有完整神经,第二个蛙心通过手术剔除全部神经。将两个蛙心都装上蛙心插管,并充以少量“任氏液”。持续刺激第一个蛙心脏的神经几分钟,发现心跳加速;随即将其中的任氏液吸出并转移到第二个未被刺激的蛙心脏内,发现后者的跳动也加速了。实验中的“任氏液”相当于蛙体内的(填成分名称),以维持蛙心正常的生理功能。根据该实验,可以作出的推断为。
右下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请解释在A、B、C三点时该化学反应的状况。
A:
B:
C:
(2)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用相应的曲线在右图表示出来)?
请解释原因。
(3)如果在B点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
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用相应的曲线在右图表示出来)?
请解释原因。
研磨酵母菌后离心处理,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含细胞器)。将等量的上清液、沉淀和未经处理的匀浆,依次置入甲、乙、丙3支试管中,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分别进行3项独立的实验,请分析实验的结果:
(1)向3支试管分别滴加等量的葡萄糖后,丙管内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甲管是__________,乙管是__________。(每空2分)
(2)向3支试管分别滴加等量的丙酮酸后,乙管内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
(3)向3支试管分别加入荧光素(能发光的物质)和荧光素酶,重复实验(1),则3支试管中,发光最强的是__________。
某实验小组做了一系列与高中生物知识相关的实验,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小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其中一个同学将观察到的细胞绘制如下图,请指出该绘制图错误之处:
①。
②。
(2)实验小组将上图所示的细胞放在含15N标记的胞嘧啶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该细胞具有15N标记的细胞器有(写标号)。
(3)根据上图所示的细胞填写下表:
产生ATP的场所(填写标号) |
对应的生理过程 |
下图所示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调查和结果。A—E表示生物成分按营养功能的归类群体。GP表示总同化量,NP表示净积累量,R表示呼吸消耗量。请分析回答:
(1)图中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____。
(2)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中有__________未被消费者同化。
(3)该生态系统中没有更高营养级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的NP不足以维持更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生存。人直接以植物为食,供养的人口更多,从能量流动的特点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若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传递效率为10%,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食物中所含能量的百分比为10% |
B.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流到下一营养级 |
C.每一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90% |
D.分解者能量约占生产者能量的10% |
(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其中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 __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6)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农民把作物秸秆做饲料喂牲畜,让粪便进入沼气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