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成19~21题。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商品谷物农业 | B.大牧场放牧业 |
C.水稻种植业 | D.混合农业 |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
B.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高 |
C.市场和饲料是形成该农业类型的主要因素 |
D.经营方式多为国有大型农场 |
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农场有可能分布在
A.澳大利亚 | B.泰国 | C.阿根廷 | D.美国 |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对长江的综合开发有借鉴意义。据此完成9一10题。长江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①地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②长江径流量大③地形平坦④河流落差大
A.①④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②④ |
长江和田纳西河的共同点为
A.河流补给都以大气降水为主,且水汽均来自太平洋 |
B.水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 |
C.流域内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
D.都实现了梯级开发,实现了对流域的统一开发与管理 |
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到破坏。据此回答4一5题。造成田纳西河流域植被破坏的原因不包括
A.扩大耕地面积 | B.修建水库 |
C.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 D.矿山开采 |
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由于炼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
A.光化学污染 | B.酸雨 |
C.噪声污染 | D.固体废弃物污染 |
2007年11月8日,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的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成功实现截流。读图完成(l)一(2)题。下列关于溪洛渡水电站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主要为高山高原气候 |
B.该区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
C.该区域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区之一 |
D.该区域整治的重点是防治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
溪洛渡水电站建成以后将对长江三峡产生的影响有
A.减少三峡水库泥沙淤积 |
B.水库控制了长江流量,因此三峡大坝年发电总量将减少 |
C.长江枯水期,三峡水库的水位将进一步降低 |
D.对三峡工程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
流域的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完成下面几题。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正确的是
A.TVA在田纳西河干支流上建成了具有防洪库容的水库35座,防洪标准达到十年一遇 |
B.水坝修建后,河流水位变化更大 |
C.TVA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提高水质 |
D.随着水库的修建和流域环境的不断改善,旅游业逐步发展起来 |
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水质的是
A.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 B.防治水污染 |
C.保护水源涵养林 | D.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
科学合理地进行区域资源开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历史进程的叙述,合理的是
A.18世纪下半叶,它成为较发达的棉花、马铃薯、蔬菜产区 |
B.18世纪末,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
C.19世纪30年代初,它成为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
D.19世纪40年代,美国开始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该流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