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经线,X以北为陆地,Y以南为陆地,XY之间为海洋,读图完成7~9题。图中四地,年太阳有效辐射量最大的是
A.X地 | B.Y地 | C.P地 | D.Q地 |
P地的大气环流形势是
A.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
B.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 |
C.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 |
当中南半岛农忙季节时,X、Y两地
A.出现炎热干燥天气 | B.Y地干燥,X地多雨 |
C.都普遍吹偏西风 | D.正是甜菜收获季节 |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是指以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核心,外加湘鄂赣三省沿长江、环洞庭湖、环鄱阳湖的若干城市形成的城市集群。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下列卡通画中,能较好反映湘鄂赣三省共同地理特色的是
城市首位度是某区域最大城市的人口数与第二大城市的人口数之比值。城市首位度太大表明该区域城市结构失衡、过度集中。下列相对结构正常、集中适当的城市区域是
A.武汉城市群 | B.长株潭城市群 |
C.环鄱阳湖城市群 | D.长江中游城市集群 |
构建、完善并加快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体现在
A.有利于加快中部的整体崛起,缩小与东、西部经济水平的差距,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B.有利于开拓、培育内需市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造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
C.有利于积极打造长江“黄金水道”,从而加强与珠三角、中原经济区等的区域合作 |
D.有利于水资源保护及实施“长江中游中低产田改造和粮食增产工程”,以保障生态和能源安全 |
下图为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甲)和人口密度(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a、b、c、d是该国四个农业区,其中,四个农业区降水量最大的是
A.a地 | B.b地 | C.c地 | D.d地 |
图示地区农业类型分界线东、西侧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种植业林业 | B.种植业 畜牧业 | C.林业畜牧业 | D.畜牧业林业 |
总抚养比=(0-14岁人口数+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老年人口抚养比=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少年儿童抚养比=0-14岁人口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下表为“2004~2008年东北地区及全国平均抚养比(单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关于东北地区人口抚养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总抚养比小于少年儿童抚养比与老年人口抚养比之和 |
B.0-14岁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 |
C.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负担低于全国水平 |
D.从2004年三省均未进入老龄化社会 |
东北地区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变化趋势可能引发的问题是
①教育资源稀缺②劳动力就业困难③社会养老负担加重④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为应对东北地区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变化可能带来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推迟退休②调整生育政策③输出国际劳工④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家庭农场已经在我国一些地方涌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影响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 | B.劳动力 | C.未开垦的土地 | D.气候 |
未来我国家庭农场不断发展首先取决于
A.粮食总产量的稳步增长 | B.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 |
C.乡村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 D.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 |
下图中实线和虚线表示自然状态下某河流两个不同时期的河岸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线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河岸 |
B.河岸的变迁只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
C.甲乙丙三处,甲处侵蚀作用最强 |
D.甲乙丙三处,乙处以堆积作用为主 |
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成因不可能是
A.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
B.防御洪涝,人工修堤 |
C.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
D.地壳断裂,局部抬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