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 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24~25题。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 可能是
A.2900<R<3000 | B.3400<R<3500 |
C.3900<R<4000 | D.4400<R<4500 |
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副热带高压 | B.纬度位置 |
C.地形地势 | D.西南季风 |
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读图,回答下题。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
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 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A.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 | B.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 |
C.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 | D.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 |
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
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 | B.天山山脉 | C.祁连山脉 | D.昆仑山脉 |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
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小题。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A.恒河流域 | B.尼罗河流域 | C.长江流域 | D.亚马孙河流域 |
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 B.雨水补给 | C.地下水补给 | D.湖泊水补给 |
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
A.1月 | B.2月 | C.11月 | D.12月 |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题。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A.获取卫星云图 | B.查询地理数据 |
C.选择考察路 | 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 |
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A.10小时 | B.11小时 | C.13小时 | D.14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