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表:
DNA |
A链 |
C |
|
|
B链 |
|
A |
|
|
mRNA |
|
|
|
|
tRNA |
|
|
|
|
氨基酸 |
谷氨酸(密码子为GAA) |
(2)你认为表中控制合成“某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在_______上。
A.DNA(A链) B.DNA(B链) C.信使RNA D.转运RNA
(3)人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_____________的基因异常引起的。
(4)如果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共有51个氨基酸,则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至少有_____个脱氧核苷酸。
(5)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两个主要步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的名称为___________,乙与丁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方框内表示该过程进行方向的箭头是________。(标“→”或“ ←”)
(2)图2所示的生理过程是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此过程的模板是________(物质名称)。②③④的最终结构是否相同? ________ (是/否)
(3)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以下与图2中结构⑤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________。
A.大肠杆菌 | B.噬菌体 | C.染色体 | D.烟草花叶病毒 |
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
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同位素15N的培养基中培育若干代后,细菌DNA所有氮均为15N,它比14N分子密度大,然后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每隔4小时(相当于分裂繁殖一代的时间)取样一次,测定其不同世代细菌DNA的密度。实验结果DNA复制的密度梯度离心试验如下图所示。
(1)中带含有的氮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测定第四代DNA分子密度,含15N标记的DNA分子比例表示为________。
(3)如果将第一代(全中)DNA链的氢键断裂后再测定密度,它的四条DNA单链在试管中的分布位置应为________。
(4)上述实验表明,子代DNA合成的方式是________。
如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制作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液体会进入移液管,从移液管的刻度上可以读出进入移液管的液体量,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单位:mL)。
(1)实验开始时应对葡萄糖溶液做煮沸处理,其目的是。
(2)该实验中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3)表中数据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的量,20 ℃时它产生的平均速率是mL/min。
(4)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的实验温度是,在此温度条件下预计在第5分钟到第6分钟之间移液管中增加的液体量比第4分钟到第5分钟之间增加的量(多或少),可能的原因。
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 A1B1 段形成的原因是。
(2)图 5 细胞对应于图 2 中的段(填序号)。D2 E2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 1 中的段变化相同。
(3)雄性激素能促进图 3、图 4、图 5 中的哪一个细胞的形成?。
图 5 子细胞的名称为。图 3、图 4、图 5中的
哪一个细胞正在发生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
(4)图 3 细胞中有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⑤在前一时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