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物理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由于发现了对称性破缺的起源,并由此预言的六个夸克逐渐被实验证实,获得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势能可写为,式中r是正、反顶夸克之间
的距离,as=0.12是强相互作用耦合系数,k2是与单位制有关的常数,在国际单位制中k2=0.319×10-25J·m;而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中,相距为r,电荷量分别为q1q2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电势能
,式中k1是静电力常量.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可以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反顶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
B.正反顶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
C.若地球质量为M,则轨道半径为r,质量为m的地球卫星的万有引力势能为![]() |
D.若地球质量为M,则轨道半径为r、质量为m的地球卫星的万有引力势能为![]() |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一组是()
A.位移、速度、力、 |
B.平均速度、力、时间 |
C.质量、时间、路程 |
D.质量、速度的改变量、加速度 |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导轨左边接有电阻R,轨道所在处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金属棒ab横跨导轨,它在外力的作用下向右匀速运动,速度为v.若将金属棒的匀速运动速度变为2v,(除R外,其余电阻不计,导轨光滑)则()
A.感应电动势将增大为原来的4倍 |
B.作用在ab上的外力应增大到原来的2倍 |
C.感应电流的功率将增大为原来的2倍 |
D.外力的功率将增大为原来的4倍 |
如图所示,一个不带电的导体球A放在带负电的可以看作是点电荷的导体B附近,达到静电平衡后,则有()
A.导体球A左端带正电右端带负电 |
B.导体球A左端的电势高于右端的电势 |
C.当导体球A接地后,导体球A的电势将降低 |
D.当导体球A接地后,导体球A的电势将升高 |
如图所示,在粗糙绝缘的水平面上有一物体A带正电,另一带正电的物体B沿着以A为圆心的圆弧由P到Q缓慢地从A的正上方经过,若此过程中A始终保持静止,A、B两物体可视为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A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
B.物体A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保持不变
C.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D.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先向左后向右.
如图所示,螺线管中通有电流,如果在图中的a、b、c三个位置上各放一个小磁针,其中a在螺线管内部,则 ()
A.放在b处的小磁针的N极向右 |
B.放在a处的小磁针的N极向左 |
C.放在c处的小磁针的S极向右 |
D.放在a处的小磁针的N极向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