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题)将一株绿色植物放入一个三角瓶中,如下图所示。在瓶中安放一个测定瓶中CO2浓度的传感器,将瓶口用橡胶塞塞上。传感器的另一端与电脑连接,以监测一段时间内瓶中CO2浓度的变化。
如果用此装置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的测定,上图2为该植物在实验中测得的实验数据,请补充完整下列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在适宜条件下,首先将该装置置于 条件下,此时测得的数值表示 的量。
(2)再将该装置置于 下,此时测得的数值表示 的量。
(3)根据图2中数据,该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速率为 。
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的植物激素是( )
A.生长素 | B.赤霉素 | C.脱落酸 | D.乙烯 |
禽流感疫情有逐渐蔓延的趋势,有些国家还出现了人感染的病例。现在,科学家们已陆续从病死的家禽和候鸟体内分离到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一种RNA病毒)。 若生产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禽流感的抗体,请根据下面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体内的细胞,促进d过程的常用诱导剂是
或。
(2)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形成种类型的C细胞,因此需用培养基筛选出(填特点)的D细胞用于培养。D细胞的名称是。
(3)目前注射禽流感疫苗是预防禽流感的一种措施。我们已经知道,决定禽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增殖变化的物质是,而决定其抗原特异性的基因位于。据此分析制备禽流感疫苗的主要思路: _。
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鼠群BC段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2)图一中的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是。
(3)适度放牧可以促进草的分蘖,增加有效光合面积,由图二可知,适度放牧可以使草原生态系统的。
(4)图二中的F点所对应的放牧量为该草原的最大控制放牧量,原因是。
(5)如果该草原的放牧量长期维持在C点,会引起的后果是,该研究结果给我们的启示为。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调查市郊一生态村,并绘出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如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是该村建造此生态系统所依据的主要生态学原理。该生态系统的最大优点是。
⑵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若要生产2kg的鸡肉最多需要水稻和大豆共计kg。
⑶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⑷氨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但种植大豆时,不施氮肥,仍能旺盛生长,其原因是
⑸在沼气池中,常有一种刺激性的臭气,该物质是 ,通过细菌的作用可将臭气除去,并能形成
被植物吸收。
Ⅰ.某同学为了研究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对生物的污染情况,分别测定了池塘和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重金属元素在各种生物体内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生物及环境因素 |
重金属质量分数(10-6) |
生物及环境因素 |
重金属质量分数(10-6) |
池塘水 |
0.02 |
土壤 |
0.01 |
浮游动物 |
2 |
秃鹰 |
12 |
浮游植物 |
0.5 |
猫头鹰 |
5 |
大鱼 |
10 |
鼠 |
0.2 |
小鱼 |
5 |
草 |
0.02 |
⑴请分别写出两个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池塘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
草原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
⑵重金属元素在这两条食物链的各种生物体内分布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
⑶在上述所给出的池塘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上述所给出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⑷人如果误服重金属盐会引起中毒,原因是,采取的相应措施是可服用大量的_______。
A.水 | B.牛乳 | C.食盐水 | D.糖浆 |
Ⅱ.在光照条件下培养藻类;在培养液中加入足量的离子和足量的氮和磷,实验过程中,光照适宜,每天测定四项数据;藻类数量的变化、水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细菌的数量变化、溶氧量的变化。根据实测数据绘制出相关的四条曲线,如下图表示。据此回答:
⑴从图A曲线可以看出,藻类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增长,增长速度最快的是第____天,
从第6天起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图B可以看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不断增加,这是由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⑶图C反映的是细菌数量变化的情况,藻类的大量增加与细菌数量变化之间存在着什么联
系?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随水中藻类的增加,光合作用制造出大量氧气,理应会使水中溶氧量迅速增加,但为什么出现图D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