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16—18题
图中甲地以“三江平行并流170余千米而不交汇”被列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江并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①亚欧板块、太平洋洋板块碰撞挤压
②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③流水侵蚀作用
④冰川侵蚀作用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 |
湄公河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结合该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分析该河流域经济开发的资源优势有
①水资源 ②水能资源 ③旅游资源 ④土地资源 ⑤石油资源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⑤ | D.②③④ |
与同属于南部沿海的“珠三角"相比,北部湾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 A.地理位置优越,现代化交通便利 |
| B.区域内资源丰富,油气、生物等海洋资源丰富,森林、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 |
| C.面向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国际协作条件好 |
| D.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 |
下表所列为我国四个城市主要社会服务功能情况,表中城镇等级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 B.乙丁甲丙 |
| C.甲丙丁乙 | D.乙丁丙甲 |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网,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a曲线 | B.b曲线 | C.c曲线 | D.d曲线 |
读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中,Q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 A.货运物流区 | B.高新技术区 |
| C.旅游度假区 | D.行政办公区 |
人口合理容量:
| A.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 | B.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 |
| C.等同于环境承载力 | D.等同于人口密度 |
下表为联合国2000年预测的21世纪上半叶主要国家人口迁移数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迁出国 |
数量(万人/年) |
迁入国 |
数量(万人/年) |
| 中国 |
30.3 |
美国 |
110.0 |
| 墨西哥 |
26.7 |
德国 |
21.1 |
| 印度 |
22.2 |
加拿大 |
17.3 |
| 菲律宾 |
14.4 |
英国 |
13.6 |
| 印度尼西亚 |
18 |
澳大利亚 |
8.3 |
形成上述人口迁移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灾难 | B.经济差异 |
| C.政治迫害 | D.种族歧视 |
据表,21世纪上半叶世界人口迁移的突出特点是
| A.由东半球国家迁入西半球国家 | B.由北半球国家迁入国家南半球 |
| C.由发展中国家迁入发达国家 | D.由内陆国家迁入沿海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