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亚商品输出模式的转变
注:1995-2006年,网络成员对中国的零部件出口额都以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但这些成员国和地区对世界市场出口的最终消费品增长幅度都还不到1倍。相比之下,中国对世界市场出口的最终消费品增长了3.2倍,出口额占东亚生产网络的比例接近50%。
材料二 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尤其是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但区域内发展自身也有其比较优势。
(1)上图反映出什么经济信息?依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谈谈我国如何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材料三 以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经济为主体的东亚生产网络,逐渐发展成为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鼎足而立的三大生产网络之一。中国在融入东亚经济生产网络的进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要素优势,不断强化与其他成员的生产合作,在网络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中国积极参与东亚生产网络分工,一方面加速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另一方面要对中国制造中心有清醒认识,因为它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之上。应积极引导国内企业在分工中主动学习和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专业化层次。
(2)结合材料,阐述我国积极融入东亚生产网络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道理。
材料四 为进一步承接来自东亚地区的生产转移,中国应创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与成员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谈判,促进双边贸易一体化,加深东亚生产网络的内部联系,更要重视培育价值链高端环节的自主生产能力,努力争取国际生产网络的主导权。
(3)结合所学政治常识知识谈谈如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争取国际生产网络的主导权?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
“顶层设计”本意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如今,这一工程学术语,正成为中国新的政治名词。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十二五”期间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这是“顶层设计”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简言之,“顶层设计”突出自上而下集中力量进行改革,强调要在宏观层面坚持整体推进方案,协调各方关系,为发展创造制度条件。“顶层设计”理念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认识深化的表现,也是我们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成熟的表现。从战略高度把握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提出“顶层设计”,标志着中国改革路径走过 “摸着石头过河”的历史进程,进入一个目标明确、规划具体、战略得当的新的发展时代。
材料二:中央提出,作为新形势下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宁波市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路径,通过在外来人员100人以上的村(社区)建立由区(村)党支部、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管理和协调的社会融合组织,立足新老市民共建共促共享,帮助外来人口尽快融入当地社会真正成为“新宁波人”,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这一“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荣获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基层实践表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更需要“基层动力”。 只有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结合起来,社会管理才能突出实效、取得长效。
(1)有人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比‘自下而上’更重要。”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二,分析宁波在实践“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进行社会管理过程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这些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在美术馆,欣赏古今中外书画大师的作品;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科技展览馆,体验现代科技的神奇……,同学们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越,享受精神愉悦,接受文化熏陶。
(1)结合材料,探究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的文化价值。
同学们在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观察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大声喧哗,乱吐乱扔,随意触摸展品,损坏公物……,为此,同学们呼吁公众提高公德素养。
(2)从《生活与哲学》和《政治生活》角度,就公民提高自身公德素养各提两条建议。
长江与淮河同为我国七大水系,长江流域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年排放量逐年增多,同时,由地表径流、船舶、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引起的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在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呼吁下,国家逐步加强了对跨省界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长江治污过程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发展民主,改善民生,民主和民生犹如两个相互咬合的齿轮,共同给力中国加速发展的车轮。以民生促民主,以民主保民生,成为今年“两会”最突出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列举了一些影响民生的问题,请从“发展生产”的角度,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经济生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