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是重大民生问题。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是医疗卫生改革的基本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三十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变化
|
改革开放初 |
2007年 |
人均寿命 |
68.2岁 |
73岁 |
千人口医院床位数 |
1.94张 |
2.63张 |
全国医疗机构诊疗总人次及人均诊疗次数 |
10.1亿,人均1.1次 |
28.4亿,人均2.2次 |
政府和个人卫生医疗支出占卫生医疗总支出百分比 |
36%,21% |
18%,49% |
注:人均寿命是反映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医院床位数反映医疗供给。人均诊疗次数反映医疗需求。
表2:三十年医疗卫生改革探索
阶段 |
主调 |
内容 |
第一阶段 20世纪90年代 |
谁为主导 |
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两种路线激烈争论。 |
第二阶段 2000年—2004年 |
看好市场化 |
“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医疗效率和水平提高,但公平性日益失衡。 |
第三阶段 2005年—2007 ![]() |
医改变奏 |
面对医疗公益性不足,指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医改定基调;政府将承担基本公共医疗。 |
第四阶段 2008年至今 |
新医改启动 |
2008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2009年1月,国务院通过新医改方案,规划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
材料二 新医改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1)根据材料一中表1反映的主要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说明当前我国政府进行新医疗改革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分析我国三十年医疗改革探索过程。
(4)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说明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从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出发,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有益做法,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艰苦探索,与时俱进,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并实施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杜会发展的历史性进步、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千的历史性飞跃,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及地的巨大变化。
(1)为了解决好我国的民族问题,我国实行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实行这样的民族政策,有什么优越性?
有市民反映,在泗洪县北大桥附近有连续两个十字路口,其中一个十字路口上下坡还较陡,又靠近青阳小学,人多车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市民认为,该处道路设计不合理,而且该地出过多次交通事故。为此,建议修复快车道与慢车道的隔离栏,设置红绿灯,消除安全隐患。
阅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居民可以通过选择哪些民主监督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材料 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 900万辆,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汽车产业的发展,对其他相关产业具有强大的联动效应,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同时汽车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利于出游……
然而,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汽车的普及,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能源消耗剧增、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加剧……与此同时,人们的交通文明素养也没有与时俱进,“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足一撮人就走,和红绿灯无关)、“中国式堵车”(只要有车占用非机动车道或者对侧车道朝前挤,立马就会有更多的车辆跟过来)等“中国式陋习”更是给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交通文明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点。
为此,一些地方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管理,如:限制大排量汽车的购买、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通过汽车牌照竞拍等方式限制汽车上牌、通过单双号限制汽车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不文明交通行为给予罚款……国务院更是把2012年12月2日正式批准为“全国交通安全日”,把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确定为“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开展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开展深度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人人谴责交通违法行为、人人践行文明交通的浓厚氛围,提高人们的交通文明素养,确保大家安全文明出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面对蓬勃发展的汽车市场,我国一些地方为何还要出台限制性措施?(6分)
(2) 围绕克服“中国式陋习”、提升交通文明素养,从《政治生活》与《生活文化》角度各提两条建议。(8分)
(3) 为响应国家号召,某校学生决定参与交通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下列两种方案:
方案A:在学校和所在社区出一期黑板报,宣传交通法规。
方案B:做交通文明劝导员,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你选择________方案(填“A”或“B”),并请你写出所选方案的哲学依据。(4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中国 |
欧盟 |
||
概 况 |
政治 |
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坚持反恐、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
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用一个声音说话,坚持反对恐怖主义,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在众多国际组织以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重要成员国英国、法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经济 |
当今世界人口最多、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大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但在环保、城镇化等众多领域相对落后 |
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5.025亿,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4.6万亿美元。在环境科学、生物医药、工程学、物理学、化学等众多领域具有强大研究实力,在城镇化方面有许多先进的、独到的经验 |
|
文化 |
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传统的儒家“德治”思想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世界文明重要发祥地,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
|
困 境 |
部分欧盟国家坚持对华武器禁售令,在涉藏、涉台、人权等问题上对华指手划脚。中欧贸易投资下滑,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对中国的光伏等多个产业发起“反倾销”调查,双方贸易摩擦有所加剧。中欧文化差异和价值观不同,双方在一些事务上存在分歧 |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 2013年是中欧建立________关系10周年。(2分)
(2) 有人说:“不断壮大的欧盟是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请你为此观点提供论据。(4分)
(3) 面对中欧关系困境,你认为双方应如何推动中欧关系健康发展?(6分)
【经济学常识】
材料 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凯恩斯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与传播。人们常常将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与马克思的相比较。事实上,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关于经济危机成因和对策方面有着明显差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凯恩斯和马克思在解释经济危机成因方面有什么不同?(6分)
(2) 凯恩斯和马克思在经济危机对策方面有何差异?(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