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走出金融危机的共同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每一次大的危机都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进而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同时也成就了某些大国的崛起。当前,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导,力求抢占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比如,美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产业;欧盟的经济复苏计划,提出要实现实施“绿色汽车伙伴行动”“能效建筑伙伴行动”和“未来工厂伙伴行动”等。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上述经验和措施对推动我国经济振兴有何启示。
材料二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我国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更加注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方面要突破制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国融合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合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提升农业、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我国在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中如何发挥科技的作用。
材料一 1999年,东帝汶独立并引发大规模流血冲突,安理会派出多国维和部队维持秩序,成立联合国东帝汶过度行政当局。2002年5月,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后,联合国继续派驻由军事、民警和文职官员组成的“支助团”。2005年,联合国在东帝汶设立为期一年的后续特派团即联合国东帝汶办事处,继续为东帝汶政府重建工作提供协助。
材料二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海啸死亡人数逾8万,联合国发起大救助运动。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负责人29日呼吁:国际社会为遭受地震和海啸侵袭的亚洲国家提供紧急捐助;希望援助国能在近期向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和马尔代夫提供总值1.3亿美元的紧急援助。
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联合国的什么作用?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3项措施: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1)结合材料分析上述措施的重大意义。
(2)我国的政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仍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请你谈谈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政治制度?
2007年10月15日召开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政治宣言。不仅国务院将根据十七大会议精神制定《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其提交到在2007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请大会审议,大会审议通过后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成为指导2008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而且十七届中共中央委员会还将向大会推荐国家领导人选。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中的有关知识回答:
(1) 国务院根据十七大会议精神制定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要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报告、并请大会审查、批准?
(2)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导是如何实现的?
某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上取得显著进展。市人大规定,凡是与市民关系密切、涉及面广的立法,都应公开征集市民参加立法听证会,对立法方案进行审议,接受市民和专家、学者到会发表意见。该市在制定《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立法听证会还首次通过媒体公开征集参加者和旁听者,引起广泛反响。立法越来越走近市民了。
(1)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假设你要参加《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立法听证会,就其中关于“优秀历史建筑的维护整修义务完全由该建筑的所有者承担”这一规定发表意见,你认为你应该准备哪些方面的材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基础,极大地调动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积极性。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民主、文明事业的贡献。
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