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昭每得北方士大夫书疏,专归美于昭,昭欲默而不宣则惧有私,宣之则恐非宜,进退不安。策闻之,欢莲日:“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别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权每田措,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日:“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日:“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由于中射之。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遣人呼昭还,谓日:“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昭对日:“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日:“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日:“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套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客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日:“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
(《三国志·昊书·张昭传》,有删节)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比肩之旧![]() |
B.而桓公为霸者宗宗:宗族 |
C.非所以优之也优:优待 |
D.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妄:胡乱 |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权使人以水洒群臣
A. | B. 蟹六跪而二螯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 ![]() |
C. | D. 质于齐,齐兵乃出君为我呼入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昭自幼好学,才华出众,声名远扬,虽然被推荐为孝廉,却拒不接受。 |
B.张昭深受孙策器重,孙策把军政大事都交给他处理,临死还把孙权托付给他。 |
C.张昭在孙权打猎遇险时严肃地劝诫他,但孙权却置之不理,反而建造射虎车继续狩猎。 |
D.张昭忠心![]()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
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身长八尺,手格猛兽,旅力绝群。仕吴为通江吏。时将军薛珝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观之,慨然而叹。有善相者刘札谓之曰:“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稍迁建平太守。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武帝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彦厉声曰:“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
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罪。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中都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
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自表求代,征为大长秋。卒于官。 (选自《晋书•吾彦传》)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奇其勇略对……感到惊奇 B、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率领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君明臣贤,何□亡国②前后内史皆诬之□罪③自古由贱□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
A.①以②以③且 | B.①为②以③而 |
C.①以②于③而 | D.①为②于③且 |
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
B.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
C.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
D.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彦虽出身寒微,但面对突袭,他举几御之,英勇无比,陆抗提拔了他,众人没有谁不服的。 |
B.吾彦在回皇帝问话时客观指出陆抗和陆喜的不足,但陆抗的两个儿子陆机和陆云因而心生怨恨,总是诋毁吾彦,后来在长沙孝廉尹虞的劝导下,才消除了对吾彦的恨意。 |
C.吾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人都畏惧他。顺阳王畅纵使骄纵也不能诬蔑他,反而钦佩他的德行而举荐他到其它地方当官。 |
D.吴国灭亡后,吾彦才归降。武帝问吾彦吴国为何亡时,他却说“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可见他对先主的忠诚。 |
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
②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
(2)在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吾彦武干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轸遂至秦。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惠王曰:“善。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决,愿子为子主计之馀,为寡人计之。”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刺虎闻于王者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臣主王何异也?”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恶:厌恶 |
B.仪之言果信矣信:真实 |
C.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售:嫁出去 |
D.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须:等待 |
填入下列句子“ ”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王“ ”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②凡人“ ”思故,在其病也
③臣主“ ”王何异也?
A.①以②所③为 | B.①以②之③与 |
C.①于②之③与 | D.①于②所③为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
B.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
C.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
D.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在秦惠王前说陈轸打算离开秦国,投靠楚国。秦惠文王一听,立刻找来陈轸,问是否有这回事。 |
B.陈轸面对秦王的质问,肯定张仪的说法,以退为进,然后引事例、打比方,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 |
C.陈轸跟张仪争宠,秦惠王最终拜张仪为相,陈轸便去了楚国。楚国重视他,还让他出使秦国。 |
D.陈轸用卞庄子刺虎的故事让秦惠王明白:韩魏相争,就像是两头老虎打架,他们两败俱伤时才是秦国出兵的最佳时机。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⑴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
②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
⑵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陈轸“游说才能”的两个事例。(要求自己概括)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注二库状(有删改)
陆贽(唐)
圣人之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天子不问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百乘之室,不畜聚敛之臣。夫岂能忘其欲贿之心哉?诚惧贿之生人心而开祸端,伤风教而乱邦家耳。是以务鸠敛而厚其帑椟之积者,匹夫之富也;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今琼林、大盈,自古悉无其制。传诸耆旧之说,皆云创自开元。贵臣贪权,饰巧求媚,乃言郡邑贡赋所用,盍各区分?税赋当委之有司,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乎天子,以奉私求。玄宗悦之,新是二库。荡心侈欲,萌柢于兹。迨乎失邦,终以饵寇。《记》曰:“货悖而入,必悖而出。”非其明效欤!
陛下嗣位之初,务遵理道。敦行约俭,斥远贪饕。虽内库旧藏,未归太府,而诸方曲献,不入禁闱。清风肃然,海内丕变。近以寇逆乱常,銮舆外幸,既属忧危之运,宜增儆励之诚。臣昨奉使军营,出游行殿,忽睹右廊之下,榜列二库之名。矍然若惊,不识所以。何则?天衢尚梗,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噢咻未息;忠勤战守之效,赏赉未行。而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所视,孰能忍怀?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顷者六师初降,百物无储,外扦凶徒,内防危堞,昼夜不息,迨将五旬,冻馁交侵,死伤相枕,毕命同力,竟夷大艰。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今者攻围已解,衣食已丰,而谣讟方兴,军情稍阻。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记》曰:“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岂非其殷鉴欤?
陛下诚能近想重围之殷忧,追戒平居之专欲,凡在二库货贿,尽令出赐有功,每获珍华,先给军赏,如此,则乱必靖,贼必平,徐驾六龙,旋复都邑,天子之贵,岂当忧贫!是乃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损其小宝而固其大宝也。
注: 783年,长安发生兵变,唐德宗仓皇逃至奉天。次年,德宗将各道贡献的物品收藏于行宫“琼林”、“大盈”二库。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务:致力 |
B.宜增儆励之诚儆:警戒 |
C.迨将五旬迨:趁着 |
D.竟夷大艰夷:平定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圣人之立教也知来者之可追 |
B.以奉私求作《师说》以贻之 |
C.货悖而入人非生而知之者 |
D.非其明效欤其孰能讥之乎 |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段以德宗朝的事实为据,首先以奉天解围前后军情作对比,然后赞扬德宗初行的俭约行为,说明“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的道理。 |
B.文章开篇即从正面立论,阐明天子不应聚私财,而应本圣人的遗教“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并指出贪财聚货必将造成“开祸端”、“乱邦家”的严重危害。 |
C.在充分指陈得失、剖析利害之后,陆贽归结全文,点明旨意,希望德宗及早罢去琼林、大盈二库,以换取收人心、平祸乱、复都邑的最大利益。 |
D.文章创造性地融散入骈,使骈散完美结合,既保存了骈体整炼、排比、节奏鲜明之特色,又兼有散体流美、疏畅、意气贯注之优点,是一种散文化的新骈体。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
B.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
C.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
D.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圣人之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
⑵而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所视,孰能忍怀?
⑶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
文言文阅读。读下段文言,回答后面题。
杭州龙井院讷斋记
【宋】 苏 辙
钱塘有大法师曰辩才,初住上天竺山,以天台法化吴越。吴越人归之如佛出世,事之如养父母,金帛之施,不求而至。居天竺十四年,有利其富者,迫而逐之,师忻(同“欣”)然舍去,不以为恨。吴越之人,涕泣而从之者如归市,天竺之众,分散四去。事闻于朝,明年,俾复其旧。师黾俛(mǐn miǎn:勉强)而还,如不得已。吴越之人,争出其力,以成就废缺,众复大集。
无几何,师告其众曰:“吾虽未尝争也,不幸而立于争地。久居而不去,使人以己是非彼,非沙门也。天竺之南山,山深而木茂,泉甘而石峻,汝舍我,我将老于是。”言已,策杖而往,以茅竹自覆,声动吴越。人复致其所有,镵(chán))崄堙圮,筑室而奉之。不期年而荒榛岩石之间,台观飞涌,丹垩炳焕(红瓦白墙,色彩鲜明),如天帝释宫。师自是谢事,不复出入。高邮秦观太虚名其所居曰“讷斋”。道潜师参寥告予为记。
予闻之,师始以法教人,叩之必鸣,如千石钟;来不失时,如沧海潮。故人以“辩”名之。及其退居此山,闭门燕坐,寂默终日。叶落根荣如冬枯木,风止浪静如古涧水,故人以“讷”名之。虽然,此非师之大全也。彼其全者,不大不小,不长不短,不垢不净,不辩不讷,而又何以名之?虽然,乐其出而高其退,喜其辩而贵其讷,此众人意也,则其以名斋也亦宜。系之以词曰:
以辩见我,既非见我。以讷见我,亦几于妄。有叩而应,时止而止。非辩非讷,如如不动。诸佛既然,我亦如是。对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涕泣而从之者如归市市:集市 |
B.汝舍我,我将老于是舍:抛弃,放弃 |
C.策杖而往,以茅竹自覆策:拄,拄着 |
D.故人以“辩”名之名:命名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初住上天竺山,以天台法化吴越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
B.吴越之人,争出其力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C.山深而木茂,泉甘而石峻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D.不辩不讷,而又何以名之 /之二虫又何知! |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法师辩才在天竺山寺庙居住了十四年,后被人威逼而被迫离开,但他仍能高高兴兴地离开,一点也不感到遗憾。 |
B.辩才法师晚年禅居天竺南山,不再四处云游,辞去了讲经的事务,于是大家把他的禅房命名叫“讷斋”。 |
C.本文名为记“斋”,实则记人。记述了辩才法师作为佛门高僧对于佛法禅旨的领悟,以及受其教化的吴越百姓对其爱戴。 |
D.作者认为,无论以“辩”或“讷”来命名辩才法师都是不全面的,也找不到一个恰当的名称来全面概括法师。 |
翻译下列句子
(1)久居而不去,使人以己是非彼,非沙门也。
(2)虽然,乐其出而高其退,喜其辩而贵其讷,此众人意也。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注二库状(有删改)陆贽(唐)
圣人之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天子不问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百乘之室,不畜聚敛之臣。夫岂能忘其欲贿之心哉?诚惧贿之生人心而开祸端,伤风教而乱邦家耳。是以务鸠敛而厚其帑椟之积者,匹夫之富也;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今琼林、大盈,自古悉无其制。传诸耆旧之说,皆云创自开元。贵臣贪权,饰巧求媚,乃言郡邑贡赋所用,盍各区分?税赋当委之有司,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乎天子,以奉私求。玄宗悦之,新是二库。荡心侈欲,萌柢于兹。迨乎失邦,终以饵寇。《记》曰:“货悖而入,必悖而出。”非其明效欤!
陛下嗣位之初,务遵理道。敦行约俭,斥远贪饕。虽内库旧藏,未归太府,而诸方曲献,不入禁闱。清风肃然,海内丕变。近以寇逆乱常,銮舆外幸,既属忧危之运,宜增儆励之诚。臣昨奉使军营,出游行殿,忽睹右廊之下,榜列二库之名。矍然若惊,不识所以。何则?天衢尚梗,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噢咻未息;忠勤战守之效,赏赉未行。而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所视,孰能忍怀?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顷者六师初降,百物无储,外扦凶徒,内防危堞,昼夜不息,迨将五旬,冻馁交侵,死伤相枕,毕命同力,竟夷大艰。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今者攻围已解,衣食已丰,而谣讟方兴,军情稍阻。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记》曰:“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岂非其殷鉴欤?
陛下诚能近想重围之殷忧,追戒平居之专欲,凡在二库货贿,尽令出赐有功,每获珍华,先给军赏,如此,则乱必靖,贼必平,徐驾六龙,旋复都邑,天子之贵,岂当忧贫!是乃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损其小宝而固其大宝也。
注: 783年,长安发生兵变,唐德宗仓皇逃至奉天。次年,德宗将各道贡献的物品收藏于行宫“琼林”、“大盈”二库。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萌柢于兹柢:树根 |
B.迨将五旬迨:趁着 |
C.宜增儆励之诚儆:警戒 |
D.竟夷大艰夷:平定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圣人之立教也知来者之可追 |
B.以奉私求作《师说》以贻之 |
C.非其明效欤其孰能讥之乎 |
D.货悖而入人非生而知之者 |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段以德宗朝的事实为据,首先以奉天解围前后军情作对比,然后赞扬德宗初行的俭约行为,说明“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的道理。 |
B.文章开篇即从正面立论,阐明天子不应聚私财,而应本圣人的遗教“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并指出贪财聚货必将造成“开祸端”、“乱邦家”的严重危害。 |
C.在充分指陈得失、剖析利害之后,陆贽归结全文,点明旨意,希望德宗及早罢去琼林、大盈二库,以换取收人心、平祸乱、复都邑的最大利益。 |
D.文章创造性地融散入骈,使骈散完美结合,既保存了骈体整炼、排比、节奏鲜明之特色,又兼有散体流美、疏畅、意气贯注之优点,是一种散文化的新骈体。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
B.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
C.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
D.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⑵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
⑶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