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题。
来歙传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汉兵起,王莽以歙刘氏外属,乃收系之,宾客共篡夺,得免。更始即位,以歙为吏,从入关。数言事不用,以病去。更始败,与嘉俱东诣洛阳。帝见歙,大欢,即解衣为衣之,拜为太中大夫。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嚣。五年,复持节送马援,因奉玺书于嚣。既还,复往说嚣。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拜歙为中郎将。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犹豫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八年春,歙与征虏将军祭遵袭略阳,遵道病还,分遣精兵随歙,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嚣大惊曰:“何其神也!”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于是置酒高会,劳赐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右,赐歙妻缣千匹。诏使留屯长安
,悉监护
诸将。十一年,歙与盖延、马成进攻公孙述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下辨,陷之,乘胜遂进。蜀人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耶!”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表曰:“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又臣兄弟不肖,终恐被罪,陛下哀怜,数赐教督。”投笔抽刃而绝。
《后汉书·卷十五·列传第五》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帝见歙,大欢,即解衣为衣之衣:穿衣 |
B.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素:特别 |
C.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殊:差异 |
D.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诚:真诚 |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来歙“勇猛无畏”的一项是
①数言事不用,以病去 ②遂发愤质责嚣,欲前刺嚣
③歙徐杖节就车而去 ④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
⑤陷之,乘胜遂进 ⑥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A.①④⑥ | B.②③⑤ | C.①②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来歙是南阳人,因为是刘氏的外亲被王莽逮捕,后来在来歙宾客的共同努力下,才算没有被杀死,更始帝时从关中到了洛阳,做了太中大夫。 |
B.西州是隗嚣盘踞的地方,后来来歙到了西州,劝说隗嚣归汉,但是隗嚣不听,只是让他的儿子隗恂到了洛阳,来歙很生气想杀死隗嚣,未果。 |
C.来歙在攻打隗嚣时,只带了二千多人,但行动神速,很快占领了略阳这个城池,并杀死守将金梁,守略阳时很勇敢,从春天一直坚持到秋天。 |
D.建武十一年,来歙攻打蜀地,还未进入蜀地,因为来歙的威名,有些人就派遣刺客来刺杀来歙,使得来歙出师未捷身先死,留下终生的遗憾。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孟子离娄下》)孟子以“手足”、“腹心”为喻阐明了什么道理?
在孔子和孟子看来,君臣应该以怎样的关系相处?请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孟男,字元嗣,中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广平推官。稍迁汉中同知。入为顺天治中,累进尚宝丞。高拱以内阁兼吏部,其妻,孟男姑也,自公事外无私语。拱憾之,四岁不迁。及拱被逐,亲知皆引匿,孟男独留拱邸,为治装送之郊。张居正用事,擢孟男太仆少卿。孟男复不附,失居正意,不调。久之,居正败,始累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寻召入,以本官掌通政司事。
万历十七年,帝不视朝者八月,孟男疏谏,且言:“岭南人讼故都御史李材功,蔡人讼故令曹世卿枉,(奏)章并留中①,其人系兵马司,橐饘②不继,莫必其生,亏损圣德?”帝心动,乃间一御门。其冬,改户部,进左侍郎。寻拜南京工部尚书,就改户部。时留都③储峙④耗竭,孟男受事,粟仅支二年,不再岁,遂有七年之蓄。水衡修仓,发公羡二千金助之。或谓奈何耘人田,孟男曰:“公家事,乃画区畔耶?”南京御史陈所闻劾孟男贪鄙;吏部尚书孙鑨言孟男忠诚谨恪,台臣所论,事由郎官。帝乃留之。孟男求去,不允。再疏请,乃听归。久之,召拜故官。
三十年春,有诏罢矿税。已,弗果行。孟男率同列谏,不报。加太子少保。五上章乞归,不许。时矿税患日剧,孟男草遗疏数千言,极陈其害,言:“臣备员地官,所征天下租税,皆鬻男市女、朘骨割肉之余也。臣以催科为职,臣得其职,而民病矣。聚财以病民,虐民以摇国,有臣如此,安所用之?臣不胜哀鸣,为陛下杞人忧耳。”属其子上之,明日遂卒。南京尚书赵参鲁等奏其清忠,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
①中:宫中。②橐饘:饭食。③留都:指当时的南京。④峙:储备。下列各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拱憾之,四岁不迁憾:怪罪 |
B.乃间一御门间:抄小路 |
C.发公羡二千金助之羡:羡慕 |
D.蔡人讼故令曹世卿枉枉:冤枉 |
下列各项中,都能表明张孟男“敢于直谏”的一项是()
①帝不视朝者八月,孟男疏谏②亲知皆引匿,孟男独留拱邸
③臣不胜哀鸣,为陛下杞人忧耳④莫必其生,亏损圣德
⑤公家事,乃画区畔耶⑥聚财以病民,虐民以摇国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孟男为人正派。他的姑父是内阁大学士兼领吏部事务,他却从不和姑父谈论公事以外的事,引起了姑父的怪罪。 |
B.张孟男能得到皇帝的信任。他遭弹劾,皇帝留用;他请求辞官,皇帝最初不允许;辞职很久之后,皇帝又让他官复原位。 |
C.张孟男为官保守。张居正曾经提拔了张孟男,但张孟男却不支持张居正的改革,因而失去了张居正的信任。 |
D.张孟男对朝廷竭忠尽智,先后几次进谏皇上。对矿税,他率同僚进谏停止征收;皇上没有回应,他又写了一份遗书性质的奏疏,临死前嘱咐儿子上奏。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拱被逐,亲知皆引匿,孟男独留拱邸,为治装送之郊。
译文:
(2)聚财以病民,虐民以摇国,有臣如此,安所用之?
译文:
阅读《孟子(梁惠王)》,完成下面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梁惠王上》)
(1)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由小及大,从举例入手,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排比句式,逻辑谨严,层层深入,议论风发,气势磅礴。 |
B.本文是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孟子认为,以得民心之仁道,征伐失民心之无道,则无敌于天下。 |
C.孟子首先批评了梁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
D.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因丧师失子,兵挫地削而施暴政,用棍棒和刀子杀人,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 |
(2)分析上面选段,你认为和下面选段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析。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梁惠王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劝上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复言。”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吉祥嘉应,数褒赏丞相。讫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充实。
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车千秋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以一言寤意特:只。 |
B.见上连年治太子狱狱:案件。 |
C.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德:恩德。 |
D.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流:殃及。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车千秋“敦厚有智”的一组是:()
①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 ②公独明其不然 ③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 ④劝上施恩惠,缓刑罚 ⑤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 ⑥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千秋为人敦厚,敢于直言。他在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郎官期间,恰遇卫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事情过了很久,仍没有放弃上呈奏书为太子申诉冤情。 |
B.车千秋“特以一言寤意”而取相封侯。皇上看了车千秋的上书,认为是高庙的神灵让他来开导自己,于是立即封车千秋为大鸿胪,不久又任命他为丞相。 |
C.车千秋处事智谋,居位尽责。看到武帝对太子一案无法释怀,就借祝寿机会宽解皇上;还经常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怡养精神。 |
D.车千秋位居丞相,顾全大局。武帝驾崩,他与霍光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幼主,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他对此始终没有发表异议,因此很被霍光敬重。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劝学》(节选),完成后面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智慧 |
B.而闻者彰彰:清楚 |
C.而绝江河绝:横渡 |
D.君子生非异也生:习惯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青,取之于蓝②而寒于水 |
B.①车柔使之然也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C.①故木受绳则直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D.①登高而招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下面两句话,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学不可以已②金就砺则利
A.①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②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
B.①学习不可以停止。 ②金属靠拢磨刀石就锋利了。 |
C.①学习不可以停止。 ②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
D.①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
②金属靠拢磨刀石就锋利了。荀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恶的,但“性恶”又是可以改变的。在《劝学》中他运用一系列类比,论证了这个观点。请根据原文填空,将作者的论证补充完整。
事物的原状 |
外物的作用 |
产生的结果 |
蓝 |
提取 |
青 |
水 |
降温 |
冰 |
木 |
① |
轮(曲) |
木 |
受绳 |
② |
金 |
③ |
④ |
人 |
博学(学习) |
知明而行无过(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