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培养在由硝酸铵、硫酸镁、氯化钙、磷酸二氢钾等必需的元素和水配成的营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其数量的变化是( )
A.越来越多 | B.越来越少 | C.先增加后减小 | D.基本不变 |
下丘脑下部具有感受血液中溶质浓度的感受器,一旦浓度升高,这些感受器便刺激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ADH),其作用是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喝水可以增加ADH的释放 |
B.体内ADH过少的人,会产生过多的尿 |
C.细胞外液中溶质浓度的降低,会使垂体受到的刺激减弱 |
D.能使尿量增加的药物可能是通过抑制ADH的分泌而起作用 |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 B.温度、光照 | C.温度、温度 | D.光照、食物 |
在调查一块方圆2 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5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4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8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4只 | B.48只 | C.120只 | D.144只 |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
下图中A表示的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
A.该种鹰的天敌的种群 |
B.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
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情况 |
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