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右图,回答:
下列数码与气候类型搭配错误的是( )
| A.①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 B.②热带雨林气候 |
| C.③热带草原气候 |
| D.⑤温带海洋性气候 |
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出口国
B、铁矿石、煤炭出口占世界重要地位
C、该国首都同时又是最大的城市
D、地广人稀,人口相对集中在自然条件较好、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
A、abcd B、abc C、acd D、abd有关该国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畜牧业、种植业并重,且以畜牧业主 | B.农业现代化侧重于小型机械化、水利化 |
| C.小麦分布集中于东南和东北地区 | D.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小麦分布由南向北扩散 |
澳大利亚有很多古老动植物的主要原因有 ( )
①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气候炎热干燥 ②位于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③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海洋上
④长期以来,自然条件单一,演化慢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目前,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是( )
| A.农牧业 | B.工矿业 | C.服务业 | D.交通运输业 |
读“2006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21—23题:
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有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 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 |
| C.各地纬度差异大 |
| D.各地经度差异大 |
立冬日,南部沿海地区仍处在夏季的主要原因是 ( )
| A.位于低纬,太阳高度大 |
| B.南岭阻挡弱冷空气南下 |
| C.临海比热容大,气温高 |
| D.刚好有台风登陆,气温高 |
这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在西南地区最有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是 ( )
| A.泥石流 | B.地震 | C.洪涝灾害 | D.水土流失 |
图为“我国沿海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19~20题。
我国沿海地区风能密度较大,根本原因在于()
| A.距离季风源地近 |
| B.昼夜温差大 |
| C.受台风影响范围广 |
|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
沿海地区开展利用风能资源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扩大能源出口②优化能源结构
③增加就业机会④改善环境质量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图中甲地位于46.3°N、87.3°E,丙地位于42.1°N、87.5°E,据此回答16~18题。
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
| A.东南风 | B.西北风 |
| C.西南风 | D.东北风 |
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
| C.临近海洋,水汽丰沛 | 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
图中丙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 )
| A.森林 | B.草原 | C.草甸 | D.荒漠 |
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四个地区在气候条件影响下分布的四种农作物。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14~15题。
下列地区与农作物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水稻 ②冬小麦 ③春小麦 ④甜菜 |
| B.①天然橡胶 ②玉米 ③咖啡 ④亚麻 |
| C.①咖啡 ②水稻 ③甜菜 ④大豆 |
| D.①油棕 ②甘蔗 ③棉花 ④春小麦 |
③④两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特点的相似之处是()
| A.农业生产经营都以家庭为单位 |
| B.都是粗放经营 |
| C.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
| D.农业生产单产水平高,但商品率低 |
该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1~13题。
图中②地形区为()
| A.华北平原 | B.四川盆地 |
| C.渭河平原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有关①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
| 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
| 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
| 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
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
|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
|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
|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