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四川出现的一首歌谣写道:“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时期的时代特色
A.大跃进时期 | B.农业合作化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这段文字出自美国作家安娜•雅各布对一场战争的叙述。这场战争是
A.护国运动 | B.北伐战争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学习西方制度、变法图强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②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③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④②③ | B.①④③② | C.④①②③ | D.④①③② |
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
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 B.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
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 | D.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 |
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A.经济工业化 | B.政治民主化 | C.国防现代化 | D.科技现代化 |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部分官吏任免权 | B.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
C.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 D.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