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后出现了拿破仑称帝,这主要是由于
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 B.资产阶级民主发展不充分 |
C.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 D.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 |
2014年是甲午年,在最近的两个甲午年(1894、1954年)中所发生的一些大事及其影响,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下列对这两个甲午时期的概括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国签订首个资本输出条约;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 |
B.中国政治民主探索开始;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初具规模 |
D.中国救亡探索模式转型;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道路探索的开始 |
《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到:“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A.国民革命调动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 |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个阶层人民积极性 |
C.抗日战争促使了中国文化中心的转移 |
D.抗日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
右图是北洋政府时期,农商部按照当时颁布的《商标法》办理注册的第一号商标“老兵船”。此举措不能反映北洋政府
A.对国货品牌发展的关注 |
B.用法律手段来保护企业 |
C.对发展海军事业的重视 |
D.鼓励实业在中国的发展 |
史学家金冲及在谈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时认为,“民国”不只是换了一块招牌,更多的它给民众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指
A.从传统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
B.从臣民到国民的自我认同 |
C.从“奴才”到“公仆”的变化 |
D.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 |
在古代中国商业史上,下列各组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的一组是
A.徽商等商帮的形成与会馆的出现 | B.重农抑商政策与“市署”机构的建立 |
C.丝绸之路的繁荣与“交子”的出现 | D.“海禁”政策与官营制度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