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或I—)离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新制的氯水变为橙色,将此溶液倒入丙,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Cl—、I— | B.Cl—、I—、Br— |
| C.I—、Br—、Cl— | D.Br—、I—、Cl— |
根据相关的化学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由于水中存在氢键,所以稳定性:H2O>H2S |
| B.由于二氧化硅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二氧化碳的大,所以沸点:SiO2>CO2 |
| C.若A2 + 2D— ="=" 2A— + D2,则氧化性D2>A2 |
D.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离 子半径R2—>M+ |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预测不正确的是( )
| A.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
| B.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盐酸至过量,开始有沉淀出现,后来沉淀又溶解 |
| C.向Ca(ClO)2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
| D.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溶液又变浑浊 |
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
|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
|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
|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
D.向装置④的 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
| B.SO2、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
| 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
| D.常温下铁分别加入浓硫酸和浓硝酸中均无明显现象 |
绿色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思想指导下的实验新方法,以减少污染,防止浪费等。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是( )
| A.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CuSO4,并用少量品红溶液吸收尾气 |
| B.将CO还原Fe2O3后的尾气直接排入空气中 |
| C.用CCl4完成萃取操作练习时,将溴水改成碘水 |
| D.将Zn和稀硫酸制H2后的废液倒入水槽后再清洗玻璃仪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