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史学家这样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
A.道家 | B.墨家 | C.法家 | D.儒家 |
观察下表《各国禁止进口的中国农产品和植物种类举例表》(据张一凡《1934年之我国农产市场》编制)。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国别 |
禁止进口的中国农产品和植物种类 |
美国 |
竹的本体、切株及种子,草棉植物,各种白松醋粟,小麦,玉米,甜粟,芦粟,柑桔,马铃薯,山药,水稻植物,香蕉,甘蔗 |
德国 |
葡萄,苗木,各种双子叶植物的全株或部分 |
比利时 |
葡萄植物的全株或部分 |
瑞典 |
活榆树科植物 |
加拿大 |
五叶,醋粟,桃金娘,锯粟,伏牛花 |
墨西哥 |
一切种子 |
日本 |
新鲜胡瓜、西瓜、南瓜以及其他葫芦科植物,番茄、菜豆等咖啡植物及种子 |
A.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受欢迎度下降 B.爱用国货运动打击下各国的态度
C.经济危机之下我国农业生存状况D.西方向我国倾销商品以应对危机
北宋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 | B.雇佣式经营 | C.田庄式经营 | D.租佃式经营 |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A.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 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 D.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
20世纪60年代后期,法国总统戴高乐称美国国际收支赤字是“不流眼泪的赤字”,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麻烦”。 材料反映的是
A.美元的贬值 | B.美国军事实力强大 |
C.美国巨大贸易顺差 | D.法美两国贸易失衡 |
苏联解体以后,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跟西方走还是向东靠的选择,影响这些国家选择的原因不包括
A.历史文化的因素 | B.欧洲一体化的推动 |
C.欧盟和俄罗斯的地缘因素 | D.北约和华约的对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