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国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
|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
|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
《陆游集》:“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反映了( )
| 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
| B.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 |
| C.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
| D.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
中国古代传统中历来提倡节俭,而在明代中期,陆楫提出“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社会消费观念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 B.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 |
| C.戏剧发展推动奢侈风气 |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
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A.井田制瓦解 | B.分封制恢复 |
| C.均田制受到破坏 | D.“市”突破空间限制 |
“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以下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 A.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 |
| 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
| C.提出“工商皆本”思想,出现著名的商帮 |
| D.坊市格局明确,官府严格管理商业活动 |
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
| A.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 B.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
|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