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认为,《论语》中‘仁者爱人’的思想、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谓仁’的观点、《大学》里的‘平天下’等说法,都是‘博爱、平等、自由而不侵犯人之自由’的具体表述,所以,‘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 )
A.康有为将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
B.康有为认为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 |
C.康有为认为孔孟学说中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
D.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实行渐进变革 |
《隋唐嘉话》载:“(唐高宗时)薛中书元超谓所亲曰:‘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世家大族)女,不得修国文。’”材料说明当时的社会
①科举取士成为重要的选官途径②士族门第观念仍很强烈
③进士科受时人追捧④唐朝中书令负责修撰史书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③④ |
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二鼎、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由该资料可以推论
①该国应是诸侯封国
②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
③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
④墓葬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上述材料可以反映
①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②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
③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④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看下面的材料
美国 |
苏联 |
日本 |
欧洲(德 法英意) |
中国 |
|
1970年 |
1 038 300(1) |
433 412(2) |
202 968(4) |
619 999 |
91 506(8) |
1979年 |
2 562 200(1) |
901 616(3) |
1 007 173(2) |
2 264 188 |
263 190(8) |
*各国(地区)生产总值(世界排名,欧洲四国各占一名次):亿美元,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司 |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欧洲经济一体化成效显著
B.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C.苏联大国地位严重削弱
D.中国GDP地位没变,主要原因是受“文革”的影响
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①控制西欧国家②阻止西欧崛起③提升英镑地位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