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主义经济史上,出现过两个“黄金时代”。1850—1914年是第一个“黄金时代”,经济高速发展。1950—1973年是第二个“黄金时代”,在此期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4.9%。文中:第二个“黄金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股份企业的扩大③“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的宣言中说:“……我们一致决心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努力,这种秩序……将纠正不平等和现存的非正义并且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有可能消除,并保证目前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在正义中稳步地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段宣言的发表主要是针对
A.美国控制和操纵联合国,把它当作称霸世界的工具 |
B.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日益加剧,造成世界紧张局势 |
C.发达国家利用不平等贸易的手段剥削发展中国家的现象 |
D.少数发达国家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造成一些国家的政局混乱 |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
1957年陈云作了题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他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围绕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了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
B.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C.总结了“一五计划”的经验 |
D.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
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的《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A.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 B.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 D.村的基层行政组织 |
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