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利用洋葱、菠菜等实验材料可进行下列实验:
A.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C.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
D.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A、B两项实验中,供观察的洋葱部位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在进行C项实验中,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形体较大的叶绿体,应用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如右上图)______。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随 的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3)D项实验中,滤纸条上色素分离后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 。
(4)在进行A项实验中,观察装片时,看到处在________期的细胞数目最多,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时,显微镜中的物象出现较多的气泡,最可能原因是:
A、载玻片有油渍 B、清水滴入太少 C、盖玻片放入速度太快 D、以上都是
玉米成熟时的植株高度由多对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除了水肥等环境因素以外,在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情况下,植株高度主要与等位基因的数量有关,与种类无关。显性基因的数量越多,植株越高。两株显性基因均不同、高度分别为54和66(单位:英寸,下同)的玉米纯合子杂交,F1自交得到的F2平均高度约为60,统计结果显示F2中,最矮的株高为36,最高的为84,且大约每256株中有1株最矮的和1株最高的。已知上述株高差异排除了环境因素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玉米株高的多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定律,遵循该定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1的株高约为_______英寸。F2的株高类型有______种,株高约为__________英寸的植株数量最多。
(3)生产上需种植整齐、中等株高的玉米品种,若从F2中选择植株做亲本制作生产用杂交种,宜选择株高为________和_________作亲本,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胰岛素是已知的唯一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请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机制模式图(如图所示),并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的刺激X最可能是, 下丘脑神经细胞接受刺激X兴奋后,膜外的电位变化为,最终引起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与胰岛B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
(2)由图可知,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使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从而降低血糖。
(3)如果给动物注射大剂量胰岛素,动物会因低血糖而休克。通过注射胰高血糖素能促使血糖升高,使休克的动物清醒。根据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品,完成实验方案,证明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
实验材料及用品:小白鼠、注射器、鼠笼、胰岛素溶液、胰高血糖素溶液、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
实验方案: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小白鼠,按照下表进行处理、观察并填写相关内容。
分组 |
实验处理方法 |
预期结果 |
下一步实验处理方法 |
预期结果 |
A组(对照组) |
① |
清醒 |
![]() |
清醒 |
B组 |
注射大剂量的胰岛素溶液 |
休克 |
②等量的生理盐水 |
未清醒 |
C组 |
③ |
清醒 |
||
D组 |
④ |
清醒 |
回答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问题。如图甲表示白菜叶肉细胞内的物质代谢过程(a、b、c、d为生理过程),图乙表示白菜植株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图丙表示温度与白菜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及呼吸速率的关系。
(1)图甲中有ATP生成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人体细胞内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
(2)图乙中光照强度为乙时,能够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填图甲中的相关字母),此时白菜叶片O2的产生量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叶片CO2的产生量。
(3)图丙中代表净光合速率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4)白天最好将温室中的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蔬收获后一般需在低温条件下长途运输或储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低温有利于果蔬的保鲜,其主要原理是。
(2)长时间低温,会引起果蔬细胞膜的功能改变,导致电解质的渗透率增加,出现细胞伤害(冷害)现象。
(3)实验一:某兴趣小组研究甜菜碱(GB)对黄瓜果实低温储藏期间冷害发生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冷害发生率(%) |
储藏天数 |
|||||||
0 |
3 |
5 |
7 |
9 |
11 |
13 |
||
甜菜碱浓度(mmol·L-1) |
0 |
— |
— |
5.26 |
15.79 |
23.68 |
34.21 |
44.74 |
5 |
— |
— |
— |
5.26 |
13.00 |
9.40 |
23.68 |
|
10 |
— |
— |
— |
— |
5.00 |
10.00 |
17.50 |
|
15 |
— |
— |
— |
— |
6.67 |
16.00 |
24.40 |
(注:“—”表示没有发生冷害现象)
①实验时,每组GB浓度都需处理多条黄瓜,目的是。
②据表数据分析:(填“能”或“不能”)推测冷害发生率与GB浓度呈负相关;
③表中记录的冷害发生率有一处数据有误,该数据所对应的GB浓度和储藏天数分别为。
(4)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GB抗冷害的作用机制,在“某浓度”GB作用下,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阴离子产生速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如下图。
①“某浓度”GB最可能采用实验一表格中mmol·L-1,原因是。
②有研究发现冷害的产生是细胞内超氧化物阴离子含量增加所致,依据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推测GB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珊瑚虫因体内共生藻类而色彩斑斓,在环境胁迫下,珊瑚礁容易出现 “白化”现象,生态系统受破坏。
(1)共生藻类可为珊瑚虫提供有机物,而从珊瑚虫获得等,珊瑚礁生态系统存在着高效的“植物——动物”营养循环,这体现了原理。
(2)高温、强紫外线辐射等环境胁迫使珊瑚礁出现白化,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3)珊瑚礁白化后易引起其他海藻生长,致使珊瑚礁区生活的鱼类等物种组成发生变化,这种演替类型为。植食性和肉食性鱼类增多,加速了该生态系统的。请用必要的文字和箭头补充该系统的碳循环过程。
(4)珊瑚礁白化后破坏原有的CO2和Ca的收支平衡和旅游资源,降低了生态系统的价值。恢复大范围白化的珊瑚礁往往需要几十年时间,说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