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并相互交融
B.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
C.生产工具、技术不断演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D.人口的增加既为农业发展提供劳动力,又带来了巨大压力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对下图所示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A.促进广大妇女的思想解放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偏激 D.猛烈地批判“三纲五常”

孙中山认为:“若社会主义,一言以蔽之,曰社会生计而已矣。”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主张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 B.建立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
C.建立民主政治的民权主义 D.用暴力推翻满清统治的民族主义

从下表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晚清时期中国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类别
1860—1899年
1902—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 从固步自封到中体西用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到1895年以后,所谓‘国’的自我肯定,随之有迅速发展。一般中国人自有的事物与名称,多加以‘国’的冠称。例如‘国权’、‘国地’、‘国民’等等,1900年以后出现的新名词更多。”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说明当时

A.“天朝上国”观念复兴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洗礼 D.民族、主权意识的增强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一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在此梁启超强调了

A.新文化的民族性 B.新文化的排外性
C.新文化的创新性 D.新文化的差异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