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某个细胞中可能含有0个或1个Y染色体 |
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 |
C.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CD段都发生着丝点分裂 |
D.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一个细胞内只含有2个染色体组 |
关于减数分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
B.第一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
C.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
D.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
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
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给其孙子的几率为()
A.1/2 | B.1/4 | C.0 | D.1/8 |
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尾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的类型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 )
A.TT | B.Tt | C.tt | D.TT或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