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就是物联网。物联网展示了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思想”这样一幅智能图景。物联网的出现说明:(   )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人们可以利用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面对当前文化市场出现的一些“低俗化”“腐朽化”的现象,我们应当
①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和弘扬者 
②提升审美品位,坚决抵制落后腐朽文化 
③尊重文化价值多元取向,保障任何人任何形式的文化权益 
④提高眼力,明辨是非,拒绝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感动中国人物……平凡的他们或铁肩担道义,或大爱洒人间。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传统美德,显现着中华民族精神,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和创新。这折射出当代中国民族精神

A.日益丰富,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B.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之中
C.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的奋勇抗争中
D.与时俱进,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些古语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A.热情A. 好客、崇尚交流的民族品质
B.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民族品格
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2013年8月,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让广大观众在荧屏前领略了中华汉字之美,出现了一股“手写汉字热”。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汉字之美体现了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具有包容性 D.具有地域性

广大观众通过电视直播或央视网站观看了听写大会节目,领略了汉字之美,唤醒了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大众传媒完全代替了旧的传媒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从2013年春季开学开始,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l课时学习毛笔字,普通髙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这有利于青少年
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传承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文化④在博采众长中提高文化素养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