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宗懔字元懔,南阳涅阳人也。八世祖承,永嘉之乱,讨陈敏有功,封柴桑县侯,除宜都郡守。寻卒官,子孙因居江陵。父高之,梁山阴令。懔少聪敏,好读书,昼夜不倦。语辄引古事,乡里呼为小儿学士。梁普通六年,举秀才,以不及二宫元会①,例不对策。及梁元帝镇荆州,谓长史刘之遴曰:“贵乡多士,为举一有意少年。”之遴以懔应命。即日引见,令兼记室。尝夕被召宿省,使制《龙川庙碑》,一夜便就,诘朝呈上。梁元帝叹美之。及移镇江州,以懔为刑狱参军,兼掌书记。历临汝、建成、广晋三县令。遭母忧去职。哭辄呕血,两旬之内,绝而复苏者三。每旦有群乌数千,集于庐舍,候哭而来,哭止而去。时论称之,以为孝感所致。梁元帝重牧荆州,以懔为别驾、江陵令。及帝即位,擢为尚书侍郎。又手诏曰:“昔扶柳开国,止曰故人,西乡胙土②,本由宾客。况事涉勋庸③,而无爵赏?尚书侍郎宗懔,亟有帷幄之谋,诚深股肱之寄。从我于迈,多历岁时。可封信安县侯,邑一千户。”累迁吏部郎中、五兵尚书、吏部尚书。初侯景平后,梁元帝议还建业,唯懔劝都渚宫,以其乡里在荆州故也。及江陵平,与王褒等入关。太祖④以懔名重南土,甚礼之。孝闵帝践阼,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世宗即位,又与王褒等在麟趾殿刊定群书。数蒙宴赐。保定中卒,年六十四。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注:①二宫元会:此指皇帝及太子在元旦朝见群臣的会议。②胙土:帝用来赐封功臣宗室、以酬其勋劳的土地。③勋庸:功勋。④太祖:“太祖”及下文的“孝闵帝”“世宗”分别指北周太祖宇文泰、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宜都郡守,寻卒官寻:不久。
B.梁元帝重牧荆州牧:统治。
C.唯懔劝都渚宫都:定都。
D.又与王褒等在麟趾殿刊定群书刊:刊载。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从侧面表现宗懔出色才华的一项是(  )
①乡里呼为“小儿学士”。 ②之遴以懔应命。即日引见,令兼记室。 
③使制《龙川庙碑》,一夜便就。     
④每旦有群乌数千,集于庐舍,候哭而来,哭止而去。 
⑤亟有帷幄之谋,诚深股肱之寄。 ⑥梁元帝议还建业,唯懔劝都渚官。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宗懔从小就文才出众,开口讲话引经据典,被乡里人称为“小儿学士”;梁元帝让他撰写《龙川庙碑》,他一夜写成,第二天早晨呈给皇上,得到皇上梁元帝的叹服赞美。
B.宗懔很有孝心,“遭母忧”时他悲痛欲绝,每次痛哭都引得数千只乌鸦落在他家的屋顶上,待哭声停止才飞走,当时的舆论都称颂这件事,认为这是宗懔的孝心感动了上苍。
C.梁元帝即位后,对宗懔作了高度评价和赞美,认为有辅佐之功,封他为信安县侯,赐一千户的封地作为食邑;此后,又连续晋升宗懔为吏部郎中、五兵尚书和吏部尚书。
D.后来,北周太祖宇文泰、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都很看重宗懔,世宗宇文毓更是多次宴请他。宗懔在保定年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有文集二十卷流传于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遭母忧去职,哭辄呕血,两旬之内,绝而复苏者三。
(2)太祖以懔名重南土,甚礼之。 
相信,克服重重困难,走出误区的中国文化必将改变所谓的“文化孤立”状态。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涉坟,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杮蔽江而下。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浚博涉坟,美姿貌典:典籍
B.皆望风自引而去:离开
C.郡边吴境,兵士役苦:艰苦
D.三者一,则难图也乖:违背,不一致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B.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C.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D.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浚后来变得开通豁达,州郡征召他为河东从事,官吏中那些不廉洁的人,听到消息后,都自行离去,刺史徐邈将自己女儿嫁给他。
B.王浚任巴郡太守,严明法令,对生育的人实行休整并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就任益州刺史后,将盗贼张弘等全部杀掉,深得百姓爱戴。
C.王浚就任益州刺史后,大造连舫大船,舟船规模很大,前所未有。王浚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有通向四方的大门,城上可以骑马往来。
D.武帝谋划伐吴,朝廷百官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皇帝非常同意其看法。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
(2)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下:指皇帝。
B.荆轲笑武阳顾:回头看。
C.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假借:宽容、原谅。
D.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轲提:掷击。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还柱走图穷匕首见
B.(秦王)乃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
C.使毕使前青,取之于蓝而青
D.因左手把秦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和宾客 “白衣冠”送行,说明这可能是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变徵之声”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声,营造了悲怆的氛围。
B.荆轲与秦王的交锋,可谓波澜迭起,荆轲的性格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献图时,一“笑”一“顾”一“前”,沉着机智、镇定自若,表明他的确具有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可谓神勇之人。
C.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与此同时,荆轲“取—奉—发—把—持—揕”。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
D.作者只从正面描写了荆轲的语言、行动和神态,表现了荆轲的履险不惊、临难不惧的气度和品质。

断句翻译:
(1)翻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请为划线句用“/”断句并翻译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越国以(边邑)远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以为得之矣

下面是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其中正确的几项是()

A.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B.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C.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D.不卑不亢,善于激将

E. 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翻译下列句子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给下列文言断句。(3分)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洲。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李翱《杨烈妇传》)
注:爨:cuàn 烧饭
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将其玉帛 掠:抢劫。
B.侃率之以城 乘:登上。
C.不如去亟:赶快。
D.则人谁肯矣固:坚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如逃,谁守虽然,岁满罢去
B.府库皆财也太子及宾客知事者
C.重赏令死士秦晋围郑,其无礼于晋
D.之千钱失其所,不知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杨氏深明大义的一组是()
①力不足,死焉,职也。②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③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
⑤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⑥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B.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
C.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
D.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

翻译下列句子。
(1)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萧撝(huī)字智遐,兰陵人也。梁武帝弟安城王秀之子也。性温裕,有仪表。年十二,入国学,博观经史,雅好属文。在梁,封永丰县侯,邑一千户。初为给事中,历太子洗马、中舍人。
魏恭帝三年,出为上州刺史。为政仁恕,以礼让为本。尝至元日,狱中所有囚系,悉放归家,听三日,然后赴狱。主者固执不可。撝曰:“昔王长、虞延见称前史,吾虽寡德,窃怀景行。导民以信,方自此始。以之获罪,弥所甘心,幸勿虑也。”诸囚荷恩,并依限而至。吏民称其惠化。秩满当还,部民李漆等三百余人上表,乞更留两载。诏虽弗许,甚嘉美之。
及撝入朝,属置露门学。高祖以撝与唐瑾、元伟、王褒等四人俱为文学博士。撝以母老,表请归养私门,曰:“臣闻出忠入孝,理深人纪;昏定晨省,事切天经。伏惟陛下握镇临朝,垂衣御宇,孝治天下,仁覃草木。是以微臣冒陈至愿。臣母妾褚年过养礼,乞解今职,侍奉私庭。伏愿天慈,特垂矜许。臣披款[注]归朝,十有六载,恩深海岳,报浅涓埃。肆师掌礼,竟无称职;淅隈督察,空妨能官。方辞违阙庭,屏迹闾里,低佪系慕,恋悚兼深。”高祖未许,诏曰:“开府梁之宗英,今则任等三事。所谓楚虽有材,周实用之。方藉谋猷,匡朕不逮。然进思尽忠,退安侍养者,义在公私兼济。岂容全欲狥己,亏此至公,乖所望也。”寻以母忧去职。
天和六年,授少保。建德元年,转少傅。后改封蔡阳郡公,增邑通前三千四百户。二年卒,时年五十九。高祖举哀于正武殿,赐谷麦三百石、布帛三百匹,赠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少傅、益新始信四州诸军事、益州刺史,谥曰襄。撝善草隶,名亚于王褒。算数医方,咸亦留意。所着诗赋杂文数万言,颇行于世。
(选自《周书·列传第三十四》)
[注]披款:表露诚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岂容全欲狥己,亏此至公,所望也乖:听从
B. 博观经史,雅好文属:写作
C寻以母去职忧:父母丧
D. 悉放归家,三日听:听凭、任凭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萧撝“性温裕”的一组是()
①博观经史,雅好属文
②为政仁恕,以礼让为本
③尝至元日,狱中所有囚系,悉放归家,听三日,然后赴狱
④秩满当还,部民李漆等三百余人上表,乞更留两载
⑤寻以母忧去职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撝在梁、魏两个朝代都得到重用,在梁朝从任“给事中”开始,分别做了“太子洗马”、“中舍人”,魏朝最终被封官为“蔡阳郡公”。
B.萧撝曾以母亲年老,上表请求回家孝养老母,高祖没有同意。后来,母亲去世,他才辞去任职。
C.萧撝在上州刺史官位上任职期满,三百多百姓上表,请求朝廷让萧撝再继续任职两年,皇上同意,并下诏书对他褒奖。
D.萧撝博览群书,在写作、书法上成就突出,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有所涉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披款归朝,十有六载,恩深海岳,报浅涓埃。
(2)撝善草隶,名亚于王褒。算数医方,咸亦留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