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碘升华 |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
C.酒精溶于水 | D.氯化氢气体溶于水 |
短周期非金属主族元素X、Y、Z、W,它们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序数是Y的2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X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X和Z、Y和W处于同一主族 |
B.4种元素形成的各种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 |
C.W单质与X、Y、Z的最简单氢化物都可以发生反应 |
D.元素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酸性:W >Z >X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用金属钠时,多余的钠应该置于废液槽中,不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
B.用足量的稀硫酸可以除去Cu粉中混有的Fe2O3杂质 |
C.在托盘天平上称取2.0g氢氧化钠固体,然后在l00mL容量瓶内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线,得到0.50 mol.L-l氢氧化钠溶液 |
D.萃取过程中的振摇操作时,需将漏斗上口向下倾斜,下部支管口斜向上方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的使用,可以降低反应的温度,起到节能的效果 |
B.陶瓷刀大多是用一种纳米材料“氧化锆”为原料加工而成,具有硬度高、导热性好、 抗腐蚀等优点 |
C.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因此具有巨大的表面积,通过穿透式电子显微镜可用于直接观测单原子的吸附和释放过程 |
D.推进脱硫、脱硝、除尘等设施改造,能大量减排SO2、NO2、PM2.5,使天空重现“APEC蓝” |
某溶液可能含有Al3+、NH4+、Fe2+、Na+、CO32–、SO42–、Cl–、NO3–中的若干种。若在该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无明显现象,并得到X溶液,对X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该题忽略水的电离,且原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为0.5mol·L-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可能含有NO3–和Al3+ |
B.白色沉淀C可能是Al(OH)3 |
C.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H4+、Fe2+、SO42–、Cl– |
D.沉淀B可能是Fe(OH)2和Fe(OH)3的混合物 |
常温下,用 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 20.00mL某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在点③处恰好中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温度下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8 ×10-5 |
B.点①处溶液中c(CH3COO-)<c(CH3COOH) |
C.点③处溶液中c(OH-)= c(CH3COOH)+c(H+) |
D.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c(CH3COOH) >c(CH3COO-)> c(OH-)> c(Na+)> 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