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0C)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0C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最适宜的温度是300C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0C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00C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0C时的两倍.
分析下列甲、乙、丙三图,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甲曲线表示的是喜阴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则喜阳植物的曲线与此比较,b点向左移,c点向左移 |
B.在图乙中光照强度相同时,t2℃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大 |
C.若图丙代表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f代表类胡萝卜素 |
D.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时,最好选用紫色的塑料大棚 |
近年科学家报导大气圈的臭氧层严重受损,造成紫外线增强的现象。紫外线为高能量的光线,在生物体内易激发超氧化物的形成,致使脂质氧化而破坏其功能。据此前提,植物短暂的暴露在高紫外光条件下,其光合作用能力立即显现受抑制的原因主要是()
A.光合作用酶受到破坏 | B.囊状膜受到破坏 |
C.暗反应受抑制 | D.DNA受到破坏 |
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4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有① | B.高尔基体膜结构有② |
C.叶绿体内膜有③ | D.线粒体内膜有④ |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些变化的顺序是()
①染色质缩短变粗成染色体;②染色体变细伸长为染色质;
③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④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⑤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
A.③①④⑤② | B.③④①⑤② |
C.①③④⑤② | D.①④③②⑤ |
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小;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的消耗量又较大。下列叙述中与实验结果不符合的是( )
A.有氧呼吸中,线粒体内进行的是第二、三阶段的反应 |
B.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 |
C.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成丙酮酸 |
D.有氧呼吸中产生的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