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的表达原则,下面有关这个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细胞的不同阶段DNA携带的信息一般是不变的,而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可以变化 |
| B.DNA→R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RNA→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 |
| C.DNA→RNA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RNA→蛋白质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
| D.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DNA是最终决定蛋白质结构的遗传物质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
|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
| 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
|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
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
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 |
| 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 |
|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减少 |
| 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
|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了第三营养级 |
|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动物群落 |
|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来 |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 B.发展畜牧业 | C.增加木材产量 | D.改善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