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2002年7月,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首次调沙调水实验,并获成功。回答29~30题。调水调沙实验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
A.流水侵蚀作用 | B.流水搬运作用 | C.流水溶蚀作用 | D.流水沉积作用 |
下列方法和措施中,有利于解决黄河下游“缺水多沙”问题的是
A.加快黄河源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速度 |
B.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
C.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
D.在黄土高原干旱区推广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和储集工程 |
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 )
A.a环节的水量等于b环节和d环节的水量总和 |
B.若该地位于北美中纬度西部,则c通常为向东北方向输送的水汽 |
C.我国西北部河流的补给主要靠d环节 |
D.e环节的水量为d环节和f环节的水量的差值 |
关于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 )
A.e环节在海岸沙滩地区主要为堆积作用 |
B.g环节为变质作用 |
C.i、h、l三环节分别属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
D.②③两种岩石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
若乙处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 )
A.汛期时e环节输水量增加 |
B.f环节蒸腾加强 |
C.i处岩块上升加速 |
D.甲处泥沙淤积增强 |
3月11日日本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的大规模海啸淹没了东北部地区,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地震也导致了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一号、三号和二号反应堆分别在当地时间12日15时36分、14日11时01分和15日晨6时10分发生氢气爆炸。放射性的物质随外排泄的水蒸气一起泄漏,大量冷却水被排入海洋,引发恐慌,灾民大规模外撤。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核辐射的泄漏造成灾区哪两个产业损失最大( )
A.农业 | B.工业 |
C.旅游业 | D.交通运输业 |
放射性的物质随大气和洋流向外扩散,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
A.在这期间,日本北部地区降雨天气有利于日本灾区放射性的物质扩散,周围地区受影响较小 |
B.我国东北地区比长江中下游地区更严重,是因为该季节盛行东南风,处于下风地带 |
C.受大量冷却水被排入影响,日本北海道渔场产量销量严重下降 |
D.日本太平洋沿岸受影响比日本海更严重,并向东偏北方向扩散 |
中美洲97°W,18°N附近某山的东坡平均气温、自然带垂直分布该山地较适宜人类聚居的地带有(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对该山所在地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河流源远流长 |
B.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
C.东北信风对自然带基带的形成有影响 |
D.受沿岸暖流影响 |
读图(某产业园生产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该产业园可能位于
A.新疆 | B.海南 | C.云南 | D.湖南 |
该产业园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这体现在该产业园
A.通过循环利用,实现了废弃物和二氧化碳的零产生、零排放 |
B.通过橡胶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
C.通过缩短产业链,减少各种废弃物的产生和能源的消耗。 |
D.通过废水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 |
读“世界钢铁工业产业大转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关于钢铁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追求产业结构升级是引发钢铁产业国际转移的重要原因 |
B.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对我国承接钢铁工业转移没有影响 |
C.丰富的矿产资源是钢铁产业转入的基本条件 |
D.市场广阔是我国吸引钢铁产业转入的重要优势 |
专家指出,当中国完成工业化之后,钢铁工业也会继续向其他工业化国家转移。以下国家中,最有可能承接中国钢铁工业转入的是
A.澳大利亚 | B.加拿大 | C.越南 | D.土耳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