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度、东经96度)发生8.7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公里。地震引发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北岸国家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根据以上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⑴地震发生时,处于震中海面上的轮船上的乘客
A.只感觉到上下颠簸
B.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感觉到左右晃动
C.只感觉到左右晃动
D.先感觉到左右晃动,后感觉到上下颠簸
⑵中国救援队到达灾区后,看到的以下情形,哪些是真实的?
A.去印尼的救援队说灾民们饥寒交迫,蜷缩在凌厉的寒风里
B. 去泰国的救援队说看到许多着黄色佛袍的僧侣
C.去马尔代夫的救援队说这儿地势低平,有许多的岛礁
D.去印度东部沿海的救援队说这儿雨水太多,经常阴雨连绵
⑶受本次海啸袭击严重的印度东部沿海(图中字母C一带)农业发达,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⑷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经常遭受飓风、海啸和风暴潮的袭击,请简要说明其自然原因。
人类可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
⑸中国与A、B半岛上的国家开展经济合作时,提出了合作建设泛亚铁路和合作开发澜沧江流域的意向或方案,请根据所学有关地理知识在建设泛亚铁路和开发澜沧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的关系?)
左图为我国东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图,右上图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甲地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右下表为该小组对乙地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年陆面蒸发量数值范围为。根据右上图描述甲地1960年到1990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
(2)我国东部地区年陆面蒸发量南方比北方,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哪几方面?
(3)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绘制的地下水位曲线图,右上图中曲线的一处出现错误,请指出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4)分析乙地某城市蒸发量变化的原因。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示意的水循环类型为。根据图中②、③两处的地貌类型,任选一处指出其地貌类型名称,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 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④两处的森林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这一现象将对当地河流的水文状况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体现出地理环境的什么基本特征。
(3)煤矿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法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 若图中甲、乙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请写出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并说明原因。
(4) 若图中丙、丁两地是地震高发区,根据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特点,分别写出⑤、⑥两地极易诱发的自然灾害。
甲图为12月22日南半球某地旗杆影子轨迹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时刻的影长。b、d影长为一天中的最大值;a与b、a与d两线间的夹角都是112°30′;a与c之间的夹角为45°;虚曲线为杆影端点的轨迹;该旗帜一年四季总是随风飘向东南。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的影子方向为方,c处地方时为时。
(2)b为该地 _________(晨或昏)线通过时的杆影,该日当地日出时间为 _______ (地方)时。
(3)指出当地盛行风向所受的作用力,并在下图中绘出盛行风向。
作用力:
(4)乙图是12月22日旗杆影长和该日太阳高度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曲线表示的是一日内太阳高度的变化,②曲线表示的是一日内杆影长度的变化 |
B.④点的杆影特别长 |
C.③点的杆影方向指向东北 |
D.正午太阳高度小于83.5° |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 五一期间,英才学校组织师生进行攀登玉峰活动,欲从A点沿游览步道到达D点,请你从甲、乙两条线路中任选其中一条,说明其主要利弊。
(2)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计划在图示区域开发竹排漂流揽胜项目。设计有两套方案,一套是AC段,一套是AB段。如果你来选择,该选择那套方案,并说明选择理由。
(3)有关部门计划建设一条从丙地沿直线到达D处的登山索道,并在丙地附近兴建旅游度假村。请计算索道线路的水平直线距离,并说明丙地兴建旅游度假村的有利地形条件。
缅甸西南临印度洋,东北靠中国,在中部地带种植小麦、棉花,南部及三角洲地区种植水稻和黄麻。图A为缅甸部分区域示意图,图B为图A中①②两地的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说出②地的河流地貌类型,并分析成因。
(2)简述缅甸①②两地农业发展差异的原因。
(3)试分析影响图中输油管线建设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