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后,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苏俄采取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 C.推行集体农庄制 | D.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
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美国攫取了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 |
| B.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
|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 |
该图为1950—1984年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示意图。导致后来苏联与中国粮食产量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 A.苏联处于寒温带,中国处于亚热带 |
| B.苏联农业集体化效率低下,中国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
| C.中国与苏联的农业劳动者素质不同 |
| D.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于苏联 |
建国以来农村曾盛行两幅春联:“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据此判断两幅春联所处的时期分别是
| A.新中国成立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 |
| B.土地改革的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 C.新中国成立时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 |
| D.抗日战争胜利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读图,这是民丰造纸厂某一时期的股票,持有人是沙泳源,董事长是张华墀。根据该图判断,该股票出现的年代应该是
| A.19世纪90年代 |
| B.中华民国初年 |
| C.20世纪50年代 |
| D.20世纪90年代 |
1921年后,苏俄实行粮食税,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取酬,这一系列做法和1934年后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大的不同是
| 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 |
| B.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不同 |
| C.政策实行后的结果不同 |
| D.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