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7~8:为正确显示K地的地形起伏,沿图中MN、PQ线作地形剖面图,表示K点位置的正确组合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旅游通过爬山涉水,求真求质。沿AB、CD、MN、PQ四条登山路线中到达K点,最符合“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悠然意境的线路是:
A.MK或NK B.PK或OK C.AK或BK D.CK或DK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A.平整土地 | B.排水 |
C.引入灌溉水源 | D.增加土壤肥力 |
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降水条件 | B.土壤条件 | C.热量条件 | D.光照条件 |
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天然林 | B.水源林 | C.湿地 | D.草场 |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出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 B.分析城市规划方向 |
C.了解城市结构的变化 | D.估计工业产值 |
对1980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的遥感地图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变化 | B.预测洪涝灾害变化 |
C.了解城市结构变化 |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东部季风区 |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
青藏高寒区 |
|
地形地势 |
平原丘陵/海拔较低 |
高原山地 |
高原 |
气候 |
季风气候 |
大陆性气候 |
高寒气候 |
水文特征 |
外流河 |
内流河 |
多冰川 |
植被和土壤 |
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 |
草原发育下的土壤 |
冻土 |
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 |
① |
② |
海拔高度 |
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地形、热量 | B.热量、水分 |
C.水分、热量 |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
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
C.热带气旋的形成 |
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①降水丰富②热量充足③光照充足④气温日较差大⑤土壤肥沃⑥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③④⑥ | D.③④ |
某地位于晨昏线上,若该地昼长夜短,且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0°,则该地的纬度范围(X)为
A.50°<X≤70° | B.23.5°<X≤50° |
C.50°≤X<73.5° | D.70°<X≤73.5° |
在利用GIS将某流域河流流向矢量化时,不同的流向赋予不同的数值。如图甲所示,若某处流向向东则在该处标为“1”,向西则标为“16”,向东北则标为“128”,依次类推。图乙示意某山区局部河流流向矢量图。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下列四地中,最可能有一条东西走向分水岭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