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地球公转的轨道,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分。完成18~19题。
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长江流域能观察到日全食现象,该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 | B.乙点 | C.丙点 | D.丁点 |
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的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甲→乙 | B.乙→丙 | C.丙→丁 | D.丁→甲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
|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
|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
| A.该区域降水增加 | B.该区域地表径流增加 |
| C.蒸发量不变 | D.地下径流增加 |
若要进一步增加该流域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下列措施中作用不明显的是
| A.封山育林 | B.退耕还林 |
| C.修建梯田 | D.修建小型水库 |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反映某地区某年2月10日—12日的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锋面属于
| A.北半球冷锋 | B.南半球暖锋 |
| C.北半球暖锋 | D.南半球冷锋 |
10日—12日期问,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11日的深夜 | B.12日的深夜 |
| C.11日的日出前后 | D.1 2日的日出前后 |
下图为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 A.两种气候类型 | B.三种气候类型 |
| C.四种气候类型 | D.五种气候类型 |
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上述“某月”是
|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 C.西南风 | D.西北风 |
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 B.低温少雨 |
| C.温和多雨 | D.炎热干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