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上一个有趣的定律叫“酒与污水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变 |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
D.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
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应当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 )
A.坚持认识论中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 B.坚持认识论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
C.坚持认识论中的经验论和唯理论 | D.坚持认识论中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 |
“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 这段话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
A.人的主观能动性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
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 |
C.只有站在自然界之外,才能统治自然界 |
D.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利用自然规律 |
哲学源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哲学。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穿上竖条衣服时,给人收缩感,显得稍瘦;穿上横条衣服时,给人扩张感,显得稍胖。不同纹路的衣饰产生不同视觉效果表明( )
A.错觉实际上是一种假象 | B.感性认识是易变、不可靠的 |
C.感性认识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 | 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 |
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
沙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办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 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