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B.八股取士扼杀人才 |
C.认祖归宗的社会风气 | D.长途贩运的发展 |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 B.东方的借鉴学习 | C.正常的文化交流 | D.封建主阶级衰落 |
为了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发展本国海上运输,英国议会17世纪中期颁布了
A.《航海条例》 | B.《大西洋宪章》 | C.《布雷顿森林协定》 | D.《权利法案》 |
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美洲社会进步 | B.美洲国家独立 | C.工业革命扩张 | D.欧洲殖民扩张 |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
B.欧洲/文明相同,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对新航路开辟起决定作用的是
A.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B.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
C.欧洲各国社会矛盾激化 | D.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