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三:儒家学说中有下列名言警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统谊也” “养浩然之气” “舍生取义” “和为贵”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先秦一度成为“显学”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分别是什么?(4分)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提示: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道德修养方面加以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1928秋)
材料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1949年4月)
请回答: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前一事件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诗中“四万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什么?
(4)材料四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什么?

31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三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以下是新中国民主制度示意图:

请回答:

A.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遗赠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为后世创造了哪些民主运作方式?
B.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英、美、德三国的政体分别是什么?
C.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秦朝、元朝是如何针对现实环境的变化设置相关制度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
D.材料四的示意图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民主制度,请根据图中的序号写出合适的政治制度内容。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材料二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 ,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三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 ,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3)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4分 )
材料四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4)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4分)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请回答: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6分)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 (3分)这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4分)
(3)你认为梁启超做出上述比较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的意愿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权不受国王的干涉。……
——《权利法案》
材料二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
“绵羊脑袋”。
——摘自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I(岳麓版)
材料三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货。若将要务分任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皇帝
(1)材料一表明,英国议会制订和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政体有什么异同?(6分)
(3)与材料二中的“皇帝”比较,材料三中“朕”的权力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政体?(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