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完成1~2题。
类地 行星 |
质量(地 球为1) |
体积(地球为1) |
平均密(g/cm3)度 |
公转周期 |
自转周期 |
水星 |
0.05 |
0.056 |
5.46 |
87.9d |
58.6d |
金星 |
0.82 |
0.856 |
5.26 |
224.7d |
243d |
地球 |
1 |
1 |
5.52 |
1a |
23h56min |
火星 |
0.11 |
0.150 |
3.96 |
1.9a |
24h37min |
材料中所反映的太阳系的众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同向性——各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 |
B.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在同一平面 |
C.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
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
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A.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
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 |
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
D.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
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处为向斜成岭 |
B.断层发育 |
C.②处有可能找到石油 |
D.②处岩石比③处岩石坚硬 |
图中丁处可能形成的地貌是
A.Ⅰ | B.Ⅱ | C.Ⅲ | D.Ⅳ |
下图为“某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图中甲地应为下列哪一种构造
A.向斜 | B.背斜 | C.断层 | D.海沟 |
读下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
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
“血迹石”是约三亿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后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分别是
A.花岗岩和石灰岩 | B.大理岩和砂岩 |
C.石灰岩和玄武岩 | D.砂岩和片麻岩 |
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
C.“千人石”一定具有层理构造 |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
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其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
A.160°E | B.40°E | C.160°W | D.80°W |
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A.东十一区 | B.东三区 | C.西十一区 | D.西五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