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这两种制度的分析评价,正确的是
| A.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B.是作用完全不同的两种经济政策 |
| C.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 D.是为了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性 |
| B.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
| C.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
|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
下图是“1955—2000年日本GDP增长率变化表”。下列关于图中圈出时段日本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采取了“多市场,少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 |
| B.由于“泡沫经济”破灭,发展速度开始下降 |
| C.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 |
| D.日本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
罗斯福上台后,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下列关于该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法属于国家立法 |
| B.该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不涉及其他问题 |
| C.该法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
| D.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等方面的规则 |
观察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
| B.英国成为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
| C.英国已取得统治世界的地位 |
|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
下表是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表,对表格中数据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 产品 |
单位 |
历史最高产量(新中国成立前) |
1949年 |
1952年 |
1992年 |
| 钢 |
万吨 |
92.3 |
15.8 |
135.0 |
8000.0 |
| 粮食 |
亿吨 |
1.5 |
1.1 |
1.63 |
4.42 |
A.新中国成立后的钢产量增长幅度高于粮食产量
B.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重工业落后,工业起点低
C.建国后经过三年的奋斗,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D.1992年工农业产值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