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分 )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多种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探究活动。下表为实验测得的数据,其中A组为黑暗条件下番茄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数据,B、C、D、E为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CO2浓度下,番茄吸收(+)或释放(一)速率(mg/h)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1)由表可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番茄最大光合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mg/h)。
(3)欲使大棚中番茄长势最佳,所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表中几个环境因素对番茄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除各图中的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较适宜的范围。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甲图中A、B点相比较,B点限制番茄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为____________:乙图中A、B点相比较,A点细胞叶绿体中ATP含量比B点细胞叶绿体中ATP含量_____(多/少);预计丙图Q点之后三条曲线的走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 蓝藻 ② 酵母菌 ③ 草履虫 ④金鱼藻 ⑤颤藻 ⑥水绵 ⑦ 葡萄球菌 ⑧霉菌
A.①⑤⑥⑦ | B.②③④⑥⑧ | C.②③⑥⑧ | D.②③④⑧ |
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看到一排相连的16个分生组织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1个 | B.2个 | C.4个 | D.16个 |
右下图所示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A到视野B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②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转动转换器 ④移动玻片移至视野中央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④ | C.④③② | D.④③① |
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锥形瓶,培养酵母菌。由于操作不慎,培养基受到污染,不仅长出了酵母菌,还长出了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瓶中的一切生物形成了一个()
A.种群 | B.群落 | C.生态系统 | D.生物圈 |
一棵杨树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A.细胞→个体 | B.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 |
C.细胞→组织→系统→个体 | D.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