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名句:“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 D.规律是可以被改造的 |
今年清明节,鲜花祭奠、网络祭祀等祭祀方式正悄然代替着传统的烧纸线、放鞭炮等祭
祀方式,成为一种时尚。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祭祀活动是封建迷信,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
B.祭祀方式作为传统习俗,应保持稳定不变 |
C.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
D.传统文化只有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才有生命力 |
物流业是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唯一的第三产业。根据联合国开发署估算,我国工业品流通费用占产品成本的20%至40%,而发达国家仅占10%左右;我国商品的库存周期为35天到45天,而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0天。下列关于物流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物流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增长潜力巨大 |
B.振兴物流业能提高企业经济的运行质量 |
C.发展物流业能降低运输成本 |
D.物流业的调整振兴有利于提升其他产业的竞争力 |
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这主要说明()
A.只要实行民主,政府就会有权威 |
B.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
C.民主具有阶级性 |
D.建立了民主制度就能对政府制约和监督 |
“囧”、“槑”等字,虽然在网络上的意思与其原意毫不相干,但因为表达起来方便、形象,深得网友热捧;同时,网络生僻字的不规范使用也引起了一些专家的担忧。下列观
点与这一社会现象所蕴涵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①乱生于治,怯生于勇②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④骐骥长于日行千里,雄鸡长于报晓司晨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者哥本哈根召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全球焦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影响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三(2)班的同学以“气候变化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一气候与经济
多变的气候对社会经济各层面的影响也日渐深远,气象因素正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巨大力量。极端气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首先对农业生产力可能会造成影响,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商品化上可能下降5%到10%。专家认为,气候变暖与经济发展将导致能源消费与供给结构性矛盾加剧,工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将受到影响。此外,全球性高温的持续,将刺激中国的空调制冷电力消费给电力供应带来严峻的挑战。近百年来,中国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据统计,我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
信息二气候与政治
气候变化给全球各地的政治局势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本来就脆弱的国家和地区。持续快速恶化的环境加大了政治和经济压力,导致某些国家国内关系高度紧张;北极地区也成为各国争夺领土和资源的新战场。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此刊发文章说:气候变化可能引起政治动荡及国际争端。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把达尔富尔冲突同全球变暖联系在了一起,尽管专家对于把达尔富尔问题同气候变化直接联系起来持谨慎态度,但是他们表示,东非地区的迅速沙漠化从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加快。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就气候变化给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
(2)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到各国利益。请你结合信息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怎样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3)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深深体会到气候变暖其实与我们人类活动息息相关,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探讨我们青少年能为应对气候变暖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