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下列情况,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人均产量 |
中国(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 钢产量 |
2.37kg |
538.3kg |
4kg |
| 发电量 |
2.76kwh |
2949kwh |
10.9kwh |
| A.没收官僚资本 | B.土地改革 |
| 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 D.掀起大跃进运动 |
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
| B.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
| C.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
|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
有人认为,从实力上来说,孙中山与洪秀全相差很多,而偌大的大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清帝国就瓦解了。请问孙中山摸对的主题是()
| A.工业化 | B.反帝爱国 | C.民主化 | D.实业救国 |
下边所示是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这首歌创作于民国十四年三月,此时距台湾“离家”有()
| A.83年 |
| B.65年 |
| C.50年 |
| D.30年 |
就中国近代史上某一历史事件,胡适和蒋梦麟联名发表过《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一文,其中写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针对以上材料,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指的是中国的外交失败 |
| B.这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相关 |
| C.爱国青年学生是这场运动的中坚力量 |
| D.这场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1862年,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深刻地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外,他们没有抱定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此语旨在说明太平天国()
| A.内讧、腐败严重 | B.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 C.不能推进社会近代化 | D.制度措施具有空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