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商报》王志安的一篇文章《气候贫困人口的中国挑战》中谈到:“我国的贫困带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东部地区的孤岛贫困带,包括东北边境,山东、河南一带的革命老区;第二个是黑河一腾冲线贫困带,这条中间线的两侧,多数都是高原和高山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贫困地区所在的区域;第三个就是西部沙漠和高原酷寒地区。”
材料二 黑河(黑龙江)一腾冲(云南)线(如下左图所示)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和自然地理分界线(基本上和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材料三 黑河——腾冲线两侧人口与面积比重图(下左图)

(1)分析黑河——腾冲线贫困带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2)上右图的甲、乙两图,表示面积比例的是        图,表示人口比例的是      图;上右图中字母表示东南部人口比例的是        ,表示西北部面积所占比重的是     
(3)上图所反映出的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101ºE以西的地形特点,并说明该区域发展交通建设不利的地质条件。
(2)分析该区域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的原因。

读资料和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气候变化在2009年成为众多国际重要会议的主题词,温室气体减排因涉及各国发展利益,12月7日—18日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谈判中成为争论的焦点。
材料二: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1)C、D两城市纬度相近,但气候类型不同,分析其原因。
(2)简述B国东北部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6分)

(1)图中,A表示系统;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持续发展是基础;持续发展是条件;持续发展是目的。
(2)在该复合系统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原因是

读下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0分)

材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珠江三角洲。过去,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的水果种植、淡水养鱼、蚕桑、蔗糖和商品粮的生产基地。近十几年来,随着开放改革的深入发展,“基塘”的生产规模和面积大幅减少,并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商品农业发展。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甚至出现大片出售、出租土地等现象。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上述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城市中,表示深圳市的是
(2)请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广州成为我国重要特大城市的原因。(提示:从对外交通、地形特点、与周边重要城市的联系等方面进行思考)

(3)广东省的许多学生都到广州上大学,请分析说明原因:
(4)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农业的区位条件有
(5)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多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业土地发生改变的原因是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城市功能区看,甲处最有可能形成区。
(2)下列最能够反映从A到B一线地租变化情况的是

(3)该城市周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乳牛业、果林业和谷物农业。请将①、②、③地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及其理由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