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农村 | B.大中城市 |
| C.经济特区 | D.沿海开放城市 |
《后汉书卷四六邓禹传》“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此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什么选官制度有关?
| A.察举制 | B.世袭制 | C.军功爵制 | D.科举制 |
中国古代常以左右来区分人或事物的远近尊卑。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到了元代,不但以右官居上,更是发展到连科考取士也分左右榜,蒙古人列入右榜,汉人则在左榜。而到了明朝,又回复了尚左的传统。据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左右观的变化带有时代特征 | B.左右观与其民族文化相关 |
| C.左右观的变化体现社会进步 | D.左右观是等级社会的产物 |
近代以来,许多人士投资近代企业。从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1840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
| 投资者 |
所占比例(%) |
| 官僚、地主 |
30.86 |
| 一般商人 |
18.52 |
| 手工作坊主 |
7.41 |
| 华侨商人 |
7.41 |
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B.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
C.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清政府)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关于文中的“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 B.对封建教育进行了冲击 |
| C.创办的企业都是资本主义性质 | D.中国的国防观念发生了变化 |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以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对以上情况认识正确的是
| 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
| 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 |
| 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
| 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 |